投资新风向:陈凯与硬科技的代言

5次阅读

共计 16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陈凯是一位典型的全能型投资人,既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又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 多年前的夏天,他骑着自行车到图书馆翻阅科技杂志,偶然读到一篇有关半导体的文章,这深深吸引了他。尽管行业复杂,技术深奥,他意识到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微电子专业,立志投身于半导体行业。

毕业于清华大学后,陈凯进入了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公司 AMD,参与高性能芯片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发生,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为了更深入地参与这一波浪潮,陈凯加盟了中芯国际旗下的半导体基金——中芯聚源,开启了他的投资生涯。

到 2017 年底,陈凯加入同创伟业,主攻硬科技投资,现为合伙人及半导体基金负责人。迄今为止,他主导投资的企业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深圳中科飞测、福建德尔科技、江苏鑫华半导体等。许多公司已成功上市,或正在准备上市。

在投资理念上,陈凯始终坚持不要随波逐流,始终独立判断。他认为,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成长至关重要,并且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中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这能够促进被投企业的产业协同与赋能。

陈凯提到,IPO 成功并不再是投资的最终目标,投资者们应该更加专注于企业的长期成长。有鉴于此,他在“2022 年度 40 位 40 岁以下投资人”榜单上脱颖而出,成为投资界的焦点之一。

在同创伟业的 21 年历史中,该公司已经投资超过 500 家企业,并帮助超过 100 家成功上市,其中 20 多家进入科创板。陈凯谈到,以前做技术研发强调深度,而如今作为投资人则更多强调广度,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来助力产业发展。

然而,投资并不是一件易事。陈凯认为,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投资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勤奋。为了发挥自身优势,他强调快速学习和深耕专业领域。

他坚持高成长性的价值投资,关注企业是否具备成长为伟大企业的条件,而不仅限于项目的早期或中后期。如今,同创伟业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布局,包括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中游的芯片制造与先进封装、下游的设计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投资网络。

通过这种全链条的投资策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使投资人与优秀企业能够共同成长。陈凯特别关注汽车级和工业级芯片、大算力芯片,以及在半导体装备材料与工业软件领域等“短板”领域。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一辆电动车的半导体价值有时超过 1500 美元,这为市场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此外,过去工业级芯片仍被少数国外大公司垄断,而今中国也在加速赶超。

陈凯关注到大算力芯片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虽然由于研发周期长,以前较少有投资机构愿意涉足,但他相信在未来这一市场将会蓬勃发展。

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晶圆制造仍处于“卡脖子”的位置。中国有先进的设计团队,但缺乏生产能力,根本原因在于高端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如今的国产化政策带来了机遇,未来中国将在这一领域迎来一批优秀的装备企业,这无疑将创造大量的投资机会。

不过,尽管行业在不断涌现优秀创业项目,整体估值也在高涨,泡沫风险与日俱增。陈凯认为,企业数量的增加也促使优质项目增多,但市场正在向理性回归,适度调整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在面临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投资人需要更加谨慎,尤其是在融资时对不合理高估值项目保持警惕。他提醒,对那些单靠概念与估值游走的公司要保持审慎态度,避免成为估值游戏的牺牲品。

而真正有价值且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往往在合理估值的情况下更值得投资。同创伟业更愿意支持这样的项目。不久前,有数据显示,国内半导体板块持续走低,新股频繁破发,反映出市场在定价上更加合理。

随着注册制的实施,企业上市的门槛逐渐降低,IPO 只是融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企业若要在长期内获得资本的关注,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成长能力。关于企业的上市时机,陈凯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股价自然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得到提升。

他说,尽管目前小市值公司愈加常见,但这未必是坏事。A 股市场正在逐渐与海外趋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企业之间的整合将变得更加重要。而这种产业整合的多赢局面,将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形成。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