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崛起背后的竞争格局与未来挑战

5次阅读

共计 18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抖音的崛起已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现象。近日,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宣布与抖音形成战略合作,这一消息表明,连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不得不向抖音靠拢。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抖音的强大势力已经显现出一哥的姿态。

抖音为何能称霸?

衡量一个 APP 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它占据了多少用户时间。抖音目前拥有超过 8 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达到 7 亿,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 2 小时。换句话说,抖音每天消耗了中国用户共计 14 亿小时的时间,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用户的时间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人们每天的时间有限,除去睡觉和基本生活活动,能用来浏览互联网的时间大约十三到十四小时,抖音就独揽了七亿用户里近三分之一的使用时间。这样庞大的用户粘性导致其他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时间被大幅压缩,从而减少了它们获取流量和广告收入的机会。

抖音对广告市场的挤压效应异常明显。2021 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达到了 2600 亿元,其中抖音贡献了约 1500 亿元,而腾讯 2022 年第二季度的网络广告收入仅为 186 亿元,同比增长下滑 18%。这足以显示抖音在广告市场的霸主地位,传统互联网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支撑抖音成功的关键技术,是它领先的人工智能内容推荐系统。这套系统让抖音不得不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巨头,同时也对传统互联网企业形成了降维打击。抖音和旗下的国际版 TikTok 代表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标杆。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

抖音的实力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对 BAT 形成了碾压,电商迅速发展,正在蚕食阿里的市场份额;其搜索功能甚至超过百度;广告收入超越了腾讯。然而,最大的阻碍抖音进一步成长的,却是腾讯。

腾讯凭借微信这块最核心的流量阵地,牢牢占据大量用户的锁定时长。虽然微信的单次使用时长不及抖音,但它的用户更换成本极高,用户粘性异常强大。微信内的公众号、小程序以及朋友圈社交,都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封闭的生态系统,与抖音形成鲜明对比。

微信虽然进军短视频领域,推出了视频号,但其内容生态远不及抖音,缺乏足够激进的激励和扶持体系。腾讯对用户时间的掌控和补贴力度仍显保守,尚未释放全部潜力,这也给了抖音短暂的领先优势。然而,一旦微信视频号生态逐步完善,结合微信强大的私域流量和小程序电商体系,抖音现有的优势或将岌岌可危。

而阿里与抖音的多次合作,背后实际上是针对腾讯的竞争共享阵线。阿里依赖电商业务,高度依赖流量支持,而流量成为这场竞争中的核心资源,这也使得阿里在对抗腾讯和抖音时显得较为被动。

流量费用的上涨也给商业合作蒙上变数。曾有传闻称抖音向淘宝等合作方开出高达数百亿的流量费用,导致合作破裂。抖音的策略似乎是先通过合作积累流量,随后逐步自建本地生活业务团队,掌控更大范围的用户资源和商业利润。

互联网巨头之争的本质

从产品角度看,互联网应用大致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资本品服务于提升效率的需求,比如办公软件或工作设备;消费品则满足人们的直接感官体验需求,比如视频娱乐、购物等。

阿里和字节跳动的业务本质是服务企业,帮商家提升销售效率。企业对字节跳动的广告投放和内容操作进行付费,以促进消费者消费,而阿里则通过提供电商平台和交易工具优化买卖双方效率。

腾讯则更多专注于服务个人用户,同时提供部分面向企业的服务,如公众号、小程序等。腾讯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这些将用户牢牢锁定在其平台内。

在这场生死战中,字节跳动和腾讯始终是最主要的对手。阿里由于较为依赖流量,成为需要选择一方支持的跟随者。最终,赢得用户时间和流量掌控权的,才能被称作互联网的霸主。

字节跳动和腾讯时代的全面交锋,体现了新一代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升级。TikTok 在海外市场独领风骚,未来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公司。但在国内市场,腾讯凭借微信的深厚根基,仍是难以撼动的巨擘。

未来发展与效率革命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并非简单的市场份额抢夺,而是围绕提升社会整体效率的深层次变革。字节跳动依托优质内容与 AI 技术,实现低成本的流量分发,极大优化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连接效率;阿里则通过其强大的电商和支付系统,实现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的革命。

这些变革显著提升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运作效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所谓的“迂回生产”理论,即通过先生产效率工具,再生产消费品,从而实现财富积累,正是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注脚。

未来,中国互联网新经济将继续高速前进,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环境中,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源泉。对所有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革命,都意味着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