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9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全球手机市场中,每个厂商都怀揣着冲击高端的梦想,然而真正能屹立于巅峰的,目前仅有苹果。近年来,安卓厂商不断向高端发起冲击,虽取得了一定成果,旗舰机有所进步,价格也日益攀升,但与苹果相比,差距依旧显著。
行业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 4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750 元)以上手机市场销量数据显示,苹果以 46% 的份额独占鳌头,同比增加了 3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计算 2750 元以上手机的情况下,苹果手机除 iPhone SE 系列外,近几年起售价都在 5000 元以上。若计算 5000 元以上手机市场,苹果的份额可能高达 80% 甚至更高。
在安卓阵营中,vivo 和华为表现相对突出,其中华为因芯片受限,份额严重下滑。华为手机业务受制裁后,其高端手机、平板市场被苹果占据,中低端市场则被 OPPO、vivo、小米瓜分。
一直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冲击高端之路充满坎坷。为摆脱性价比形象,小米推出子品牌 Redmi 负责中低端,自身主打高端。但遗憾的是,小米始终未能彻底摆脱性价比的烙印。
近两年,小米似乎意识到,华为和苹果在高端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展示技术实力,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而其他厂商宣传的软件层面功能,往往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清晰印象。
于是,小米相继发布了影像 ISP 芯片澎湃 C1 和快充管理芯片澎湃 P1。同时,小米开始注重用户体验,不再单纯堆砌配置。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中,仅有少数搭载 120W 快充,多款机型取消了长焦镜头,部分产品甚至放弃了 2K 120Hz 屏幕。
此外,小米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打破了华为和三星在该领域的垄断。不过,小米的产品总给人一种仓促之感,打磨不够精细。前些年小米常将产品送测 DxOMark,近两年则更专注于产品打磨。
与小米相比,OPPO 的节奏明显慢了许多。无论是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还是自研芯片,OPPO 都稳扎稳打。当快充功率优势不再突出时,OPPO 便开始着手自研芯片。
OPPO 的首款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X 是一款基于 6nm 制程工艺的影像 NPU 芯片,相比 28nm 制程工艺的澎湃 C1,OPPO 可谓不惜成本。在折叠屏领域,OPPO Find N 收获了众多好评,从二手平台的保值率便可窥见一斑。
Find X 系列按部就班地发布,虽少了初代产品的惊艳,但依然保持着旗舰品质。与此同时,OPPO 将一加纳入麾下,共同进军高端市场。
vivo 与 OPPO 策略相似,行事稳健,进入某些领域的时间甚至比 OPPO 更晚。例如,在 vivo V1 发布之前,这款 ISP 芯片的消息鲜为人知。vivo 的首款折叠屏手机发布时间也晚于小米和 OPPO,但效果显著,保值率和口碑俱佳。iQOO 10 Pro 全球首发 200W 快充技术,充分展示了 vivo 的技术实力。
综合来看,三家厂商冲击高端的方案大同小异,均试图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向消费者展示自身技术实力,进而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溢价。然而,相同的方案却未能带来相似的结果,vivo 明显领先于小米和 OPPO。这表明手机厂商不仅要有清晰的高端战略,更要精准把握产品定位,懂得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安卓厂商中,vivo 的表现最为出色,OPPO 和小米稍显逊色,差距约为三个百分点。以 IDC 公布的第二季度各品牌手机产品销量计算,vivo 领先 OPPO 和小米的三个百分点,大约是 62 万台销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vivo 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其清晰的高端路线和精准的产品定位。在产品营销方面,vivo 和 OPPO 一直表现出色。5G 时代来临后,华为和三星的双旗舰方案被其他厂商纷纷效仿。vivo NEX 系列虽已停更,但 X 系列被提升至高端定位,还有主打游戏体验且各方面表现均衡的 iQOO 数字系列。
同时,vivo 开始逐渐弱化明星代言。在手机冲击高端的初期,找明星代言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但对于旗舰机而言,消费者更关注产品质量。当品牌知名度提升后,明星代言可能会成为产品继续冲击高端的阻碍,甚至明星出现负面事件时,厂商还可能受到牵连。苹果手机从不请代言人,却丝毫不影响 iPhone 的品牌影响力。
弱化明星代言并非完全摒弃,而是在利用明星增加产品知名度的同时,降低其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力,更加注重产品自身品质的宣传。vivo 产品的定位差异也十分明显,iQOO 数字系列和 vivo X 系列均为旗舰产品。iQOO 除长焦稍弱外,其他配置堪称完美;vivo X 系列则在快充方面稍逊一筹,其他配置同样出色。此外,两款产品发布时间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定位,彼此之间不存在激烈竞争,类似于华为 Mate 与 P 系列。
小米和 OPPO 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小米原本计划复活 MIX 系列,与数字系列构成双旗舰,但屏下摄像头技术尚不成熟,难以成为市场主流。或许是为了实现一年双旗舰的目标,今年推出了小米 12S 系列。然而,时隔半年推出的小米 12S 系列,几乎全面超越小米 12 系列,这无疑让用户感到失望。
至于 Redmi K 系列,依旧坚持性价比旗舰路线,无法与小米数字系列形成双旗舰格局。而且,Redmi K 系列与小米数字系列上半年发布时间相近,可能会相互影响。
OPPO 的问题在于产品线略显混乱。最初,OPPO 打算将 Reno 系列提升至高端,与 FindX 系列组成双旗舰,但中途改变策略,让 Reno 回归中高端。一加与 OPPO 合并后,与 Find X 系列组成双旗舰,再加上 realme 也在冲击高端,导致自家产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过,今年 OPPO 的产品线已较以往清晰许多,一加数字系列和 OPPO Find X 系列为双旗舰,realme 主打性价比旗舰,Reno 系列回归中高端定位,一加 Ace 系列专注游戏领域。按照这一策略发展,OPPO 在高端市场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Counterpoint 公布的数据显示,与 2021 年第二季度相比,2022 年第二季度 400 美元~5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750 元~4100 元)价位段的手机销量下滑 37%,800 美元~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5480 元~6840 元)价位手机销量下降 16%。
而 600 美元~7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4100 元~5480 元)价位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10%,1000 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 6840 元)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11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济萎缩,厂商认为应走平价路线。但性价比旗舰,即 2750 元~4100 元这片市场处境尴尬,有钱人看不上,普通消费者又觉得价格偏高,所以该价位段份额下降最为明显。
因此,安卓厂商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主打低端市场,依靠低价机型扩大销量;二是提高产品价格,与苹果正面竞争。若选择第二条路,就必须摒弃性价比策略,全力打造精品,投入充足时间和成本打磨产品,短期内放弃盈利预期。
Counterpoint 公布的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今年 1~5 月折叠屏手机总销量 67 万,华为占据份额第一,三星位居第二,OPPO 虽份额不高,但能超越小米。原因在于 OPPO Find N 发布时间更晚,有更充裕的时间打磨,从软件适配到产品手感、使用体验都更胜一筹。
小米必须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精心雕琢产品,才能赢得高端市场消费者的认可。一味追求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单纯依靠堆砌硬件吸引消费者,而忽视实际体验,在高端市场注定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