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1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布勒所著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中提到:“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就分众传媒(002027.SZ)而言,2020 年初受疫情冲击,一季度业绩“深蹲”,但随后率先反弹,二季度业绩恢复至 2019 年同期水平,下半年更是高歌猛进,在这波冲击中愈发强大。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分众传媒 2021 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 28.3 亿 -29.8 亿元,同比增长 243.70%-261.91%,增速创近五年新高。在资本市场,近一个月有 14 份券商研报关注,买入 9 家,增持 3 家,强烈推荐 1 家,平均目标价为 14.83 元,较最新价 10.4 元高 4.1 元,目标均价涨幅约 42.6%。资本市场对分众传媒的认可,不仅源于其稳健基本面和驱动力转换后的成长预期,还因其在品牌建设上的绝对“话语权”和市场引爆能力。
资本视角看分众传媒:基本面稳健,驱动力转换
根据 CTR 媒介智讯报告数据,2020 年中国广告市场在疫情后应激反应迅速。广告市场从 2 月起接连下滑,12 月同比增长幅度基本稳定,但全年广告刊例花费仍同比下降 11.6%,总投放量与 2019 年及之前相比差距较大。分众传媒业绩一季度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减少 25.76% 和 88.87%。从二季度开始复苏加快,经过 Q4 收入同比增加 47% 的大幅反弹后,至 2020 年末,全年收入追平到 120.97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113.51% 达到 40.04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大环境不振背景下,分众传媒盈利能力未弱化,2020 年毛、净利率分别提升 18.03 和 17.78 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产生流量净额 52.23 亿元,较上年增加近 18 亿元。2021 年一季度,分众传媒财务面增幅可观,营收约 35.93 亿元,同比增长 85.35%;净利润约 13.68 亿元,同比增长 3511.27%。虽有人质疑一季度增速高是因上年同期基数小,但拉长时间轴看,并非如此。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变动看,2021 年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 17.93%,期间费用同比增长 60.58%,结合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说明高增长主要源于主营业务成长力,是“含金量”十足的数据。
另外,分众传媒应收账款问题在 2020 年大有改观,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52.02%。自 2018 年应收账款达到 48.23 亿元高点后,2019 年和 2020 年陆续压降规模,两年分别减少 6.53 亿元、5.51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从 6.88 亿元减少到 3.74 亿元。2021 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规模同比减少 2.23 亿元。
分众传媒过去较依赖互联网客户,经过 2019 年调整,如今日用消费品行业客户占营收比例 35.4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且更具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弱周期优势。受益于互联网经济回暖,2020 年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 27.13%,交通、商业服务、娱乐休闲等行业客户也占一定比例,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客户结构日趋多元化,单一行业“黑天鹅”事件不再足以动摇其发展。一些以前很少投放楼宇广告的行业开始加大在分众传媒做品牌建设,如装修建材、游戏行业。整体而言,分众传媒收入结构更趋多元化,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未来业绩受单一行业波及影响会越来越小。节点财经预测,顺应消费升级、内循环和供给侧变革,国货消费品崛起有望成为分众传媒新的核心收入驱动力。同时,分众传媒点位下沉加速,目前约 20% 资源点位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这部分价值将随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新媒体深入逐步显现,为后期发展储蓄动力。
品牌本质看分众传媒:人心红利时代,楼宇广告抢占“风口”
2020 年,中国人口红利结束,老龄化加速,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流量红利也消失,流量营销杀成红海,流量成本持续上升。接下来的竞争将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从制造驱动、渠道驱动转向顾客认知为驱动。如元气森林、小仙炖等国货消费品牌,通过重塑与消费者关系,享受人心红利。在这方面,分众传媒具有天然“风口”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康纳曼认为,使人们相信一个概念或事物最好的方法是不断重复。广告本质是用重复对抗用户遗忘。益普索研究显示,2020 年 TOP10 热门、高辨识、占据心智的广告语中,83% 的消费者认知渠道源于电梯媒体。截至 2020 年末,分众传媒拥有大量自营媒体,国内生活圈媒体网络覆盖约 330 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超过 80%,在品牌建设关键流量入口占据突出优势。
楼宇电梯广告具有高频次、强触达、环境少干扰、更聚焦等优势,搭配分众传媒营销策略,能最大程度吸引用户核心视野,通过重复冲击打开心智,形成品牌印象和忠诚度,赋予产品强大人心说服力。分众传媒掌握着中国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消费人群,其电梯受众人群年龄段在 25-40 岁的占比约 78%,收入在 1 万以上的人群占比高达 71%,这部分人群是新消费品牌核心用户群体,能为品牌引爆打下良好基础。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 CEO 江南春强调“流量解决的是买它、更低价地买它,而品牌解决的是爱它和为什么爱它。”当新兴品牌年营收在 3 亿以下时,可把资源放在社交平台种草;规模变大、流量成本攀升时,要考虑心智冲击,强化品牌认知势能;营收超过 20 亿时,品牌广告是重点。众多新消费品牌收入达到一定量级后,均选择分众传媒做广告投放,以占领消费者心智,完成从消费品到消费品牌的转变。基于分众传媒长期稳固的营销效果,旧广告主继续留守,新品牌不断加入,品牌的信赖与青睐反哺分众传媒,使其在商业模式和财务上处于正反馈和正循环的良好机制中。
周期变化看分众传媒:三大动力激发成长性
一般来说,传媒行业收入与宏观经济波动高度相关,具有一定周期性,这曾是资本市场对分众传媒有所忧虑的地方。但随着广告市场回暖,两极化、头部化趋势加大,数字化变革带来潜在增量空间,新消费品牌涌现催生线下投放需求,将为分众传媒带来确定的成长性,增强其抗周期能力。
2021 年广告市场相比 2020 年有较大增长空间,多个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广告市场或将达到 1 万亿规模。经过 2020 年一轮出清,头部媒体逆势增长,市场定价和议价能力加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分众传媒有望在边际改善的行业竞争空间中,凭借独特线下流量渠道,突破线上推广劣势,成为广告主首选,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新一轮增长。
2018 年分众传媒开启数字化转型,2019 年推出物联网智能广告系统,疫情期间不少广告投放通过该系统远程完成。今年 1 月,分众开放平台系统与阿里妈妈深度对接,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楼宇消费偏好,进行千楼千面投放,提升精准度和转化效率,巩固核心媒体资源,尤其有助于扩大低线城市潜在增量空间。同时,数字化升级加速,人员和点位得到优化,人员效率、运营效率和点位效率均大幅提升,促进公司财务面更加健康。
从经济动向看,国货新消费品牌有望成为分众传媒下一个爆点。近两年来,新消费品牌备受资本推崇,今年一季度消费品领域投融资事件众多。2020 年天猫双十一中众多新品牌表现亮眼。分众传媒契合这种变化,过去三年日用消费品类广告投放数量持续增长。节点财经认为,新品牌不断涌现,分众传媒新增国货消费品客户至少在 3 - 5 年内将快速增长,叠加投放量扩大和刊例价上涨,已衍生出一条确定性很强的盈利曲线。广发证券研报指出,新锐品牌涌现过程中,更多品牌将通过“种草 + 品牌建设”营销链路实现品牌建设,分众电梯媒体优势明显,其引爆品牌能力持续被验证。
展望后市,2021 年广告市场复苏预期强烈,分众传媒多元化客户结构、品牌引爆能力紧抓新经济迭代变迁机遇,国货新品牌崛起打造新增长引擎,高成长底层路径已清晰展现。因流量成本持续上涨,广告投入 ROI 下降,品牌广告相对流量广告杠杆效应凸显,分众传媒有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的可能。资本市场对分众传媒的价值重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