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6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 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提升美国的芯片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这项法案内容庞大,共有 1000 多页,两个最重要的点是:一方面,政府将为芯片行业提供 527 亿美元的补贴,并对在美国设立芯片工厂的企业提供 25% 的税收减免;另一方面,要求大型芯片企业减少在中国的投资支持。
如果大家对这项法案感到好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互联网用户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美国这次这么走极端?其次,这个法案能产生什么效果?最后,对中国会有怎样的影响?
首先,表达一下我们对这种做法的立场:我们反对,但不畏惧。
自古以来,美国经济一直秉持“自由市场”的原则,极少有产业政策出台。他们认为,优秀的企业是通过市场竞争自然产生的,根本不需要政府干预。从历史来看,美国的顶尖企业,比如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基本上都是在没有政府大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
因此,美国时常利用产业政策作为标准,以此来批评和制裁其他国家。例如,华为被称作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企业,而韩国的一些大公司也被认为是政府秘密支持的结果。
这一次,美国针对芯片产业推出如此直接的产业政策,表明他们对于中国企业崛起的紧迫感。在法案中提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芯片的国家,但目前只有 10% 的芯片是在美国生产的,75% 的芯片依靠东南亚供应。根据媒体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有约 24% 的份额,处于领先地位。台湾、韩国和日本则分别占有 21%、19% 和 13%。这几者合起来的比例已经达到 77%,略高于美国政府提到的 75%。
因此,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新的产业政策,将芯片制造,尤其是高端制造,拉回美国。
目前来看,这项法案似乎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光、高通和格芯等知名企业纷纷表示要新建或扩展在美国的工厂,总投资额已经超过 400 亿美元。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国的此项政策未必会有效。
专家指出,芯片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美国在人才方面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在芯片生产上下游方面的人才,比如工厂建设、仪器耗材制造以及物流等领域的人才。多年来,美国的芯片制造产业向外迁移,本土的芯片行业早已不是个高薪行业。此外,优秀人才也越来越不愿意继续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和材料等与芯片相关的专业。
由于缺少人才,许多芯片公司对在美国投资持观望态度。虽然美国政府提供的补贴似乎有所帮助,但相较于芯片投资所需的可观资金来说,那简直如同杯水车薪。
即使一些企业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选择建厂,例如台积电和三星,尽管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也因缺乏合适的技术人员而受到困扰。
因此,众多专家认为当今的芯片市场实际上是全球协作的结果,顺应产业变革的大方向,而美国单方面的政策很难扭转这一趋势。
说到对中国的影响,答案肯定是肯定的。根据法案的规定,任何接受美国补贴的企业在未来十年内都不能在中国新建或扩大先进的芯片工厂。
这一条款遭到了包括英特尔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内的多方强烈反对。美国的企业很清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放弃中国市场不仅等于失去最大客户的机会,还有可能培育出一个更强的竞争对手。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的态度仍然固执,宁愿牺牲美国企业的利益,也要坚持将中国排除在高端芯片制造之外。换句话说,他们希望将中国限制在中低端芯片制造商的角色之中。
中国到底能不能在美国的压力下,突破重围走向高端芯片的未来,这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在芯片这样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领域,政策的导向将极大地影响整个芯片产业生态的发展。
投资者王煜全曾表示,发展芯片产业需要合作。在过去,企业声称要造芯片,往往能轻松获得政府或产业基金的投资,因此不愿意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单打独斗的局面。然而,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芯片产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未来科技行业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支持芯片行业发展决心正在逐步增强。自八月份以来,政府的反腐行动及将其扩展至芯片投资领域的计划逐渐浮现。我们相信,在未来,芯片领域的投资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对于美国的芯片法案,你们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