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5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日本这个动画强国,正逐渐迎来 AI 技术的浪潮。去年 4 月播出的动画《转生贵族凭鉴定技能扭转人生》在片头就提到了“生成 AI 技术协力”,而今年 1 月份,完全由 AI 生成的《八云与 SETSU 的怪谈事件薄》也成功上线。这一趋势不仅吸引了日本本土的创作者,越来越多没有相关背景的艺术爱好者也开始通过 AI 跨入这个曾经高门槛的领域。
如同和田这位来自日本的电影编剧与导演,他原本与绘画无缘,但在接触 AI 视频生成工具后,发现自己也能创造出理想的动画内容。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于今年成立了公司 TOKYO EPIC,致力于与全球创作者们共同推动 AI 动漫的发展,甚至开发出类似于抖音的短视频平台 PocketAnime,用于展示 AI 短篇动画。
在日本这个拥有成熟动画产业的市场中,创作者们的选择可能会引领未来的行业风向。曾经参与国民级动画《海贼王》的许多画师,如今也开始使用国产 AI 视频生成工具,改变他们的创作方式。随着国产视频大模型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全球动画行业的发展。
同样,yachimat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工作的产品经理,通过 AI 实现了他的动画梦想。过去他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用 AI 创作的漫画,然而一直对 2D 动画望而却步,直到发现 Vidu 这一强大的工具。他被 Vidu 中的“参考生视频”功能深深吸引,成功避免了角色与场景失真的问题,因此决定转向 AI 2D 动画,并逐步开发出自己的风格。
在日本,对于动画表现力的需求一直是相对深厚的,Vidu 团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产品研发中特别注重动画效果的实现。因为 AI 生成的动画作品,用户的认可度非常高,这是推动工具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Vidu 近期表现出色,已在动漫和现实风格的评分中一举夺魁,并成为社交平台上 AI 动画领域的热门工具。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索“viduai”,会找到众多日本创作者上传的作品,甚至有创作者研究如何利用 Vidu 生成动漫中常见的“雾气特效”。其中不乏潜力巨大的新一代动画创作者,像新海诚那样,通过独特手法创作出引人注目的作品。AI 工具的出现,也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推动了一波新的创作潮流。
目前,第一批 AI 动画的创作者们已经开始尝试将这些作品变现。一方面,许多海外创作者主要通过 YouTube 和 TikTok 等平台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市场对商业委托和宣传片的需求也在上升。Vidu 团队发现,今年的客户需求更为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愿意合作,期望去掉“AI 感”,追求更高质量的内容。
在日本,各种围绕 AI 的内容创业公司纷纷涌现。例如,有使用 AI 制作动画广告的 ZETTAI WORKS,以及应用声优音频数据进行 AI 配音的 CoeFont。这些公司不仅在创作上发力,甚至有的提供 AI 上色服务,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美国,类似的趋势同样存在,许多动画工作室正在使用 Vidu 制作新的动画项目。
在中国,逐渐有动画制作公司开始利用 AI 工具辅助创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使用 AI 视频生成工具,许多制作团队的成本降低了 30%-40%。AI 的进步为 2D 动画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尤其在内容消费习惯深厚的市场环境中,AI 动漫短剧也成为了各平台重点发展的方向,已被证明具备极大的变现潜力。
动画短剧的兴起也拉动了用户的观看热情,数据显示,到 2024 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的观看用户已超过 13 亿,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显示,受众对 AI 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乐于接受 AI 带来的便利。
在创作者与平台的共同努力下,AI 作为创意表达的工具,变得愈发重要。现在的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使用 AI 可以提高内容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在交流中,Vidu 团队发现,尽管一些从业者仍担忧被 AI 替代,但 AI 其实仅仅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创意的工具。
在不断探索新玩法的过程中,许多独立创作者开始形成各自的小团队,共同研究 AI 的各类功能,逐渐拓展可能的创作空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过程,充满了希望与创意的碰撞。未来的 AI 时代,或许将会涌现出更多杰出的国漫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行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