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9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老将回归,沃尔沃寻求重塑未来
74 岁的汉肯·塞缪尔森近日重返沃尔沃汽车担任 CEO,带着明确的使命:降本、全面电动化,并进一步拥抱吉利的资源优势。在 2012 年至 2022 年首任 CEO 期间,塞缪尔森成功扭转沃尔沃被福特收购 20 年后陷入的低迷状态,通过严格管理和成本控制,带领公司重新走上盈利轨道。今年重新执掌沃尔沃,正值全球车市风云变幻,其经验被视为稳定发展的关键。
全球市场的艰难考验
尽管沃尔沃 2024 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 8%,达到 76.34 万辆,但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关键市场销量却双双下滑,尤其中国市场销量仅有 15.64 万辆,创近五年来新低。燃油车型依然占据核心地位,如 XC60 销量占比高达 30%,而纯电动的 EX30 销量则只有 12.8%,暴露出电动化转型的滞后。
《金融时报》披露,沃尔沃电动化步伐落后市场预期,导致股价三年跌幅高达 66%。面对股东吉利的期望落空,2024 年沃尔沃甚至放弃了 2030 年全电动化的目标,转而继续投入混动技术研发。
收入与利润的微弱增长背后的隐忧
2024 年,沃尔沃收入略增至 4002 亿瑞典克朗,息税前利润增长 6% 至 270 亿克朗,利润率提升至 6.8%。不过,这一增长是建立在调整零售预期和暂停对资金短缺的瑞典电池集团支持的基础上。前 CEO 罗文亦警告称 2025 年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沃尔沃需为更加艰难的未来做好准备。
全球关税风暴带来的重压
当前,全球车市供应链受关税战严重影响,使得沃尔沃和众多车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计划对进口车征收 25% 关税,令依赖出口的大众、日产、捷豹路虎等品牌均受冲击。沃尔沃正在考虑扩大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的产能,以规避部分关税影响,但美国高昂的劳动力和工厂建设成本,以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其投资回报存疑。
若美国 5 月 3 日起对进口零件加征关税,即便是在美建厂,沃尔沃仍难以完全规避成本上涨。此外,关税重压下,消费者购车心态趋于谨慎,推动低价经济车产销攀升,同时拉长用车周期,进一步压缩了新车市场的增长空间。
欧洲市场的挑战与变局
欧洲是沃尔沃最大的市场,纯电动销量占比超过 60%,EX30 表现出色,排名第四畅销电动车。然而,由于电动化推进放缓,欧洲减缓了对碳排放不达标车辆的罚款,给了中国汽车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使欧洲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难以形成成本优势,纷纷转向燃油和混动车型以维持利润。
奔驰、保时捷、大众等车企纷纷调整战略,延缓淘汰内燃机汽车计划,推新款燃油及混动车型。预计 2025 年混动新车型将大幅增长,欧洲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而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可能让更多车型转向欧洲市场,進一步加剧市场内卷。
中国市场的拐点与困境
在中国,沃尔沃面临车型少、电动车竞争力低劣等问题,EX30 的续航、快充等关键性能,甚至不及价格更低的小鹏 G6 和零跑 B10。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配置要求日益苛刻,导致销量持续低迷。
经销商反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购车周期延长,客户维系成本攀升。拥抱吉利并未迅速释放市场活力,旗下领克 Z10 作为借助同平台技术打造的车型,月销量仍然低迷。美国对中国电动车软件限制,也让沃尔沃智能化布局受阻。
尽管沃尔沃燃油车凭借品牌历史和安全形象仍有固定消费群体,如公务员、教师等,但车辆设计老旧、配置落后、后排空间狭小及维修成本高昂等问题,令许多潜在客户失望,影响品牌吸引力。
沉重的未来,战略能否奏效?
塞缪尔森坦言,沃尔沃作为一家中等规模企业,必须在宝马、奔驰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中找到生存之道。降本增效、加速电动化和深度融合吉利供应链是当前策略,但是否足以帮沃尔沃度过车市严冬仍未可知。尤其在智能化升级、营销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落后,如何与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建立联系,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沃尔沃眼下正处于转型路口,面对电动化加速、全球贸易摩擦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挑战,探索差异化竞争和精准定位未来市场需求,才是其长远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