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与朱啸虎的反转论战:人形机器人泡沫的争议

3次阅读

共计 11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创投圈的热闹场景时常因意见分歧而掀起波澜,尤其当话题涉及热门赛道时更是如此。

两年前,朱啸虎与傅盛曾在社交媒体上围绕 ChatGPT 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彼时,朱啸虎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认为创业公司在 ChatGPT 领域前景堪忧,而傅盛则力挺创业精神,认为创新正是来源于各种非共识理念。

然而,近期傅盛却转变态度,公开表态支持朱啸虎的观点,直言人形机器人行业不仅存在泡沫,而且这些泡沫对行业发展有害。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一看法,并进一步解释道:‘互联网泡沫形成时,相关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人形机器人在机械结构、电机以及整个产业链方面尚未成熟。’

傅盛举例称,许多所谓的‘酷炫’动作,比如机器人‘鲤鱼打挺’,实际上都是预先编程的结果,而非真正的智能化表现。他批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机器人产品效率低下,更多是为了展示效果而非实用功能。

资本驱动下的行业失衡

傅盛认为,资本市场的追捧导致了行业资源分配的失衡。大量资金涌入那些追求表面效果的机器人企业,而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实力的企业却难以获得关注。他提到,有些投资人只关心能否通过下一轮融资获利,而不是产品的实际市场需求,这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傅盛也在积极推广自家的新产品——AgentOS,这款产品致力于实现与人类的真实互动,理解用户意图并完成任务规划。他强调,机器人并不需要模仿人类形态,而是应专注于提升功能性与实用性,例如采用轮式设计搭配机械臂,辅以高效的交互界面。

猎豹移动的战略布局

作为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透露,公司在收购猎户星空后加大了对机器人业务的投入力度。猎户星空自 2016 年起便涉足服务机器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猎豹移动发布的财报显示,其机器人业务已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带动公司整体收入显著提升。

不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傅盛坚持认为应聚焦于特定场景的应用,而非追求全能型通用机器人。他指出,理想的机器人形态应当是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某项具体任务,从而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进步与行业认知

回顾过去两年,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啸虎最初对中国大模型项目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但随着 DeepSeek 等项目的崛起,他的看法逐渐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认可具身智能的巨大潜力,并积极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朱啸虎退出了某些人形机器人项目,这些企业的后续发展依然可圈可点。例如,星海图在获得新一轮融资后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展现了强劲的成长势头。这表明,尽管个别投资决策可能存在争议,但整体行业仍然充满活力。

对于当前的一级市场而言,这样的讨论无疑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