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升级为Agent服务:GenSpark的新尝试与挑战

5次阅读

共计 122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百度高管景鲲创立的 GenSpark 近日宣布从 AI 搜索业务向 AI Agent 方向转型,目标是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开拓更智能的 AI 服务领域。这一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推特平台上,不少用户对新产品的创新性表示认可。

GenSpark 推出的 Super Agent 号称整合了搜索、浏览及代理功能,能够协调多种 AI 工具完成复杂任务。据测试,GenSpark 在 AI 搜索、代理及深度研究方面的融合表现优异。在“GAIA Benchmark”的评估中,其在三个不同级别的测试均优于 Manus、OpenAI Deep Research 等知名产品。

尽管 Manus 已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但 GenSpark 似乎并未将其视为直接对手,而是选择了 Perplexity、秘塔 AI 以及自身早期版本作为主要对标对象。这表明 GenSpark 更倾向于探索广阔的 AI 搜索市场。

当前 AI 搜索面临三大痛点:一是难以精准控制回答长度,受制于模型能力导致用户体验欠佳;二是缺乏多维度信息处理能力,无法有效连接用户想法与具体服务;三是深度研究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复杂问题的需求。Manus 虽部分解决了后两点问题,但其程序较重且运行效率较低,尤其在日常使用场景中存在明显短板。

相比之下,GenSpark 的操作门槛更低,能够快速响应日常及中等难度的任务需求。例如,在旅游建议方面,GenSpark 不仅能提供详细的行程规划,还能结合图片搜索和地图服务,并附带预订链接,甚至可以直接拨打订餐电话。这种端到端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然而,GenSpark 并非完美无缺。其技术方案虽然实用,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在处理电商对比任务时,尽管能在短时间内生成详尽的报告并提供购买建议,但整体效果仍显一般。此外,GenSpark 目前仍处于套壳应用阶段,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搜索框架的束缚,这可能导致用户接受度不高。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GenSpark 背后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首先是首个混合代理系统,通过灵活调用最佳模型、工具及数据集完成多样化任务;其次是内部开发的一系列高效稳定工具集,确保调用过程流畅无阻;最后是精心构建的数据集,保障信息质量和时效性。不过,这些优势也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与其他平台相比,其搜索体验仍需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GenSpark 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加速布局。例如 ARC 浏览器母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 宣布放弃原有品牌,专注于打造面向未来的 Agent 浏览器 Dia。Dia 强调极致简约的设计理念,并深度融合 Agent 能力,力求在搜索精度和智能化程度上取得突破。

从长远来看,GenSpark 选择进入 Agent 浏览器这一新兴赛道无疑是明智之举。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应用有望成为 2025 年的焦点领域。然而,面对谷歌、微软等巨头的强势入场,GenSpark 要想脱颖而出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如何平衡短期生存压力与长期战略规划将成为关键课题。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