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字人:从狂热到务实的多维挑战

4次阅读

共计 19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2024 年 3 月,数字人服务商阿杰参与了一场会议,会议室里聚集了许多焦虑的企业老板。过去一年,行业经历了热潮与洗牌,大家纷纷发问:“无人直播和录播有区别吗?”“如何将创始人 IP 变现?”“如何批量进行矩阵直播?”

阿杰回忆,当时他一天接待十几个咨询,经历了多次客户考察,最终也成功达成了相当可观的交易。这是大模型应用热潮下,AI 数字人被视作机会的缩影,市场对此的乐观情绪一度将其形容为数字人的“印钞机时代”。

进入 2024 年,数字人行业迎来了更具挑战的一年。随着多家数字人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腾讯、百度、京东等知名企业均将数字人视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重要途径。

打开社交媒体,深夜时分你会发现数字人直播间和短视频内容并不罕见。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过去的狂热正逐渐被现实所取代。

数字人:从能用到有用的转变

阿杰指出,和过去不同,许多前来咨询的客户如今显得更为成熟。他们在对比多个平台的价格,甚至已经避免了过往的一些坑。开门见山,他们直接询问 ROI,明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目标。

相比于数字人厂商的宣传口号,企业在对待数字人的态度上逐渐变得务实。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数字人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厂商所宣传的“话语生成数字人”背后,实际上需要较为复杂的业务磨合;二是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人并非万金油,目前仍然主要是降本的工具。

例如,某国内服装品牌的直播负责人可心提到,在 2021 年他们就尝试了数字人直播,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便在于流量问题,平台的流量规则总在变化,企业希望借此争取更大的流量,但许多社交平台对 AI 数字人仍持谨慎态度,流量扶持并不充分。

“在早期,数字人的智能性、精准性、拟真性和互动性存在不足,”可心表示。他们感觉数字人更像机器人,互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大模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从“能用”到“真正好用”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技术进步与客户需求的碰撞

一位大厂技术负责人提到,数字人与大模型的结合经历了“单人模型 - 通用大模型”的发展阶段。在单人模型阶段,为一个商家训练数字人模型会经历建模、驱动和渲染等过程,这对数据的依赖性并不是特别高,但技术上需要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交互能力。

进入通用大模型阶段,随着多模态模型的进步,数字人在某些场景下可实现一体化生成。这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且在数字人直播的智能回复方面,平台也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

然而,在商家的具体应用中,数字人厂商与企业场景之间仍需磨合。可心提到,虽然如今 Demo 的周期大幅缩短,但在数字人形象、场景设置以及上线测试等方面,达到预期水平依然需要时间。

随着企业逐渐意识到数字人的局限性,数字人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最多只能用于引流和降本。例如,现在企业应用数字人主要有三种方式:

  • 创新直播形式,比如总裁 IP 和双数字人直播,旨在吸引新客户和创新业务。
  • 矩阵直播,与真人主播联动,满足全天候购物需求。
  • 强运营模式,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应用,通过矩阵直播和私域裂变来实现用户增长。

可心指出,数字人目前的作用主要是协同与降本,企业重新评估后,甚至取消了一些兼职主播的合作。未来是否要加大数字人的布局,还要看技术的成熟度和实际效果。

降低门槛:三线并进的行业变化

面对数字人应用的现实挑战,行业内的头部厂商开始给市场泼冷水。中科深智的创始人成维忠坦言,有些企业甚至半年没有接到订单也很正常。而硅基智能的司马华鹏则提到,真人直播都难以做好,数字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推动数字人厂商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行业正通过降价、技术开放与产品组合降低应用门槛。比如,阿杰提到,从去年开始,数字人市场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已经出现了几千元的低价产品。

目前市场上数字人的年费价格从 8000 元到 5 万元不等,甚至有一些百万级的项目。厂商们已开始采用组合定价模式,包括定制服务、付费订阅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低价之外,许多厂商也开始着手开源技术。例如,硅基智能近期开源了 heygem.ai 模型,阿里、腾讯等企业也在加速数字人技术的普及,标志着行业正从项目制转向产品制。

竞争加剧:多方合作与未来展望

在数字人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与紧迫的市场需求,企业开始从合纵连横寻求出路。如今的行业参与者可分为三类:大厂派、垂直派和 AI 派。

如腾讯、百度、京东等大型企业,目标不仅在于可落地场景,更在于争夺市场的入口;垂直派如小冰、魔珐科技则在各自领域中寻求突围;而一批大模型明星创企则逐渐将数字人业务纳入战略布局。

不同的行业玩家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竞争,算力、场景和生态的多方合作正在不断发生。例如,特看科技和阿里云在出海市场的合作,以及硅基智能和华为云在医疗领域的合作,都表现出合作与竞争的结合。

显而易见,数字人领域的竞争将在 2025 年进一步加剧。随着行业的洗牌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将随之而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