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1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许多人眼中,iPhone 14 的发布总是伴随着手机商家与黄牛的热闹场面。然而,对于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而言,这个热潮是否会引发新的消费高潮呢?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之前,华强北的商家总是抢先发布最新款的 iPhone、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等产品,因此,很多在专卖店失望的果粉也会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商品。
不过,近两年苹果发布会后,华强北商家所推出的“抢先版”屡屡翻车,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苹果在 9 月 8 日发布的新款 iPhone 14,因设计问题而心烦意乱的寨厂屏幕版本让一些商家哭笑不得。而且,关于新款 Apple Watch 的消息不佳,令华强北的一些培训机构也不得不加班应付。
尽管华强北的生意曾与苹果产品高度绑定,但近年来用户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也让不少手机配件专柜和 iPhone 周边销售商纷纷撤离。实际上,一部分“野生果链”正在向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三、四、五线城市挺进,寻求新的商机。
随着“野生果链”的不断下沉,这个行业又会映照出哪些消费新趋势呢?在多位商家的眼中,华强北的 iPhone 零配件生意已经越来越艰难。以经营六年多的郭哥为例,今年五一长假前,他决定回家乡汕头的新店开设手机配件店。他坦言,最近一两年,许多与他相仿的商家纷纷离开华强北,选择去小城镇继续自己的生意。
郭哥回忆自己刚到华强北时的情景,当年 iPhone 仍是许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眼中的奢侈品。尽管 iPhone 7 在 2016 年发布,但当时需求量最大的却是给 iPhone 4S 更换电池和修复屏幕。当时深圳的平均工资才 5000 多元,iPhone 7 起售价 5400 元,因此许多年轻人宁愿让手里的手机多用几年。
在他看来,早期的果粉“传承式”的消费理念让众多二手商家、配件店得以生存。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深圳的工资涨幅较大,而新款 iPhone 的起始价格几乎低于 6000 元,使得不少消费者可以用相对短的工资换得新机。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达 28 个月。
而拥有丰富“野生果链”经验的郭哥分析称,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果粉换机频率的提高,加上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让华强北的配件商也陷入了困境。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23 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共计 1.34 亿部,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占据了超过八成的份额,而苹果等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比不足两成。不少 iPhone 用户已在换机时选择了安卓品牌作为替代。
这让华强北的商家产生了一种疑问,既然国产手机崛起,为何不转型经营国产机的配件呢?郭哥对此解释说,绝大部分国产机的配件价格比较透明,利润远不及 iPhone 配件高,因此不少商家逐渐转变为低线城市的供货商。华强北许多商家开始在下沉市场中打拼,成为二线城市的手机维修店、配件供应商。
在这过程中,郭哥发现一些小城镇的消费者仍在使用 2013 年发布的 iPhone 5s 等旧机型,尤其是在配件几乎无法在市场上找到的情况下,他们更依赖于“野生果链”的服务。数据显示,手机维修市场的整体规模在 300 到 500 亿之间,其中保外维修市场占到 84%。因此,尽管小城镇的用户对维修服务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但大城市的分析指向却在不断回落。
郭哥表示,消费者在更换手机后的旧 iPhone 转赠给家中父母的现象普遍存在,年轻人都希望通过更换电池和修屏幕来延续旧 iPhone 的使用寿命。在小城镇中,有些长辈更愿意花费微薄的费用修旧手机,而不愿意购买新的设备。
也因此,随着华强北商家向下沉市场转型,手机维修市场开始进入“内卷”阶段,原本经营舒适的地方商家面临清算。在这种情况下,郭哥发现一次性降价的做法并不能有效阻止竞争,对许多回归的小城镇商家而言,甚至员工的工资和租金吃紧也是相当严峻的。
整体看来,随着用户消费观的转变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大城市对“野生果链”的依赖在减弱。华强北的商家们应当抓紧机遇,探索更多的发展空间,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