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8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都在谋求突破,争夺市场先机。在这场角逐中,毫末智行以其独特的战略和技术路线,成为行业的焦点。公司近期在 AI DAY 上宣布,将推出其拥有量产能力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H)系统,计划 9 月实现量产,并在年底前推向市场。这一举措,不仅让人看到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雄心,还明确向行业宣示了自己的竞争力。
自动驾驶行业的激烈竞争
自动驾驶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由硬件驱动、软件驱动逐步转向数据驱动的三个阶段。如今,少数几家企业已进入到 3.0 阶段,比如特斯拉等,其他车企也纷纷布局,但距离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有一定差距。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还没有真正进入下半场,仍处于“开始的结束”。
在这样的背景下,毫末智行并不惧怕竞争。其 CEO 顾维灏在发布会上提到,自动驾驶发展的三个阶段——硬件、软件和数据——对于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全球范围内,只有特斯拉实现了 3.0 版本的技术突破,毫末行正处在冲刺的关键期,力求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巨头。
独立创新 vs 巨头依赖
作为一家成立刚超过三年的新兴创业公司,毫末智行当然希望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选择了“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径。这一策略不同于蔚来、小鹏等采用的“重地图、轻感知”路线,而是减少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着重增强感知能力,依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提升系统的自主识别和反应能力。
其代表产品魏牌摩卡城市 NOH,配备了两颗 125 线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和五颗毫米波雷达,为实现无依赖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打下基础。公司还引入了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技术,融合空间、时间和传感器信息,提升感知算法的精准度。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自主性,有望降低成本,增强系统的普适性和拓展性。
技术路线的讨论与挑战
当下,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多种流派:纯视觉、重地图轻感知、以及重感知轻地图。前者,如蔚来、小鹏,依赖高精地图,走的是“精细化、高成本”的路径;后者则更加注重感知硬件和算法,追求“低依赖、轻资产”的模式。毫末智行的“重感知、轻地图”显然更偏向后者,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高精地图的行业壁垒。高精地图需要大量的覆盖和实时更新,受法规限制和技术难题影响,鲜度和覆盖率都难以保障。此外,政策监管趋严也使得地图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对此,毫末智行选择了“走自己路”,通过感知优化,摆脱对地图的过度依赖,以应对未来行业政策的变化。
技术创新与合作策略
为了弥补缺失高精地图的不足,毫末智行采用了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进行多传感器融合,加上强大的硬件部署,确保系统在城市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然而,安全性和可靠性仍受到市场和监管的质疑。近年来,公司与四维图新等地图供应商合作,希望在未来结合高精地图,弥补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也宣布其城市辅助驾驶的“城市场景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已在广州试点,意在抢占市场先机。行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企业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线。毫末智行则强调,通过渐进式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这也是许多业内人士支持的路线。
渐进式与跃进式的争论
在行业内,关于自动驾驶的“渐进式”和“跃进式”路线之争由来已久。代表“跃进式”的如 Waymo,目标直指 L4/L5 全自动驾驶,而特斯拉则坚持逐步搭载 L2/L3 级别辅助驾驶,不断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后,逐步突破技术瓶颈。近年来,部分 L4 企业开始缩减到 L2 级别,获得一定商业化成果,这被业内认为是“渐进式”路线的胜利。
不过,也有人对“渐进式”路线的未来持怀疑态度。有人指出,仅仅依靠海量数据并不能轻易实现 L4 自动驾驶。数据架构的设计是否支持高阶级别升级,仍是行业的核心难题。特别是在低配置系统向高阶跃迁时,存在巨大技术挑战。行业专家纷纷呼吁,科技创新与安全保障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长远目标。
公司战略调整与未来布局
早期,毫末智行依托长城汽车的资源,专注于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自动驾驶系统,配合长城庞大的销量基础,迅速布局市场。公司从“车企 + 技术公司”的合作模式,逐渐转向“多元合作、开放共创”的发展策略。2022 年的“6P 开放合作模式”,凸显出其希望与多个车企共同探讨自动驾驶技术的野心。
与此同时,公司也正在积极寻求多家合作伙伴,减少对单一主机厂的依赖,确保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公司在与长城的合作稳固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其他车企合作,以拓展业务版图。这一战略转变,也反映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合作模式成为取胜的关键。
行业前景与总结
毫末智行的崛起,折射出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深刻变革。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合作策略的调整,都在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技术的持续突破,自动驾驶有望实现更广泛的落地应用,从而变革出行方式,提升出行安全与效率。
总的来看,毫末智行通过创新技术和灵活战略,展现了空前的行业竞争力。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引领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焦点。可以预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