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5 年总台春晚,宇树机器人惊艳表演开启人形机器人新时代,也带火了相关企业。海外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同样不断。年初的 CES 2025 上,不少国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展出相关技术。挪威的 1X Technologies 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 Neo Gamma,被称为挪威版「宇树科技」。
Neo Gamma 的特点与功能
据介绍,Neo Gamma 是瞄准家用市场的「下一代」人形机器人,相比上一代「Neo」在硬件和人工智能上有改进。虽未详细介绍技术改进和基本功能,但从宣传视频可窥探其大致特点。
Neo Gamma 是全人形机器人,手掌采用仿照人体骨骼结构的仿真手设计,能执行握持、按压等操作,不过食指未采用「柔性夹」设计,应用场景暂无法超越人手。视频展示其抓取水壶行走时,手部无联动防抖动作,抓取洗衣篮行走时也有此情况。
在摆正画框场景中,可判断 Neo Gamma 头部摄像头拥有物件或空间感知能力,且拥有 AI 能力,能理解用户自然语义指令,还会对用户「点头」。特写镜头显示其面部玻璃下至少有两个摄像头,对应人眼位置,虽未暴露是否配备 LiDAR 点阵发射器,但从技术角度,两个高分辨率摄像头拍摄的视差照片组也可实现空间感知效果。不过在擦玻璃场景中,考虑到视差方案对近距离透明物体识别能力弱,其拥有 LiDAR 的可能性更高。
宣传片还有个细节,Neo Gamma 使用吸尘器打扫地面时,会低头看地板并在同一区域多吸几次。若不是预先设置动作,意味着它有完善的 AI 推理能力,能完成「检查地面 – 有污渍 – 需要二次清洁 – 手部动作」的推理链路,且该推理能力可用于其他任务。当然,不能排除其动作是现场编程或视频有特效、拼接、剪辑,但即使是「摆拍」,也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 AI 加持下融入生活的发展方向。
人形机器人的设计理念
人形机器人做成「人形」是为提供自然、仿真人的交互体系。Neo Gamma 是全人形机器人,1X 科技在其外部包裹大量织物材料,部分细节用麻绳缠绕,脸部采用科技风设计,未采用仿真人头,也无显示设备,变相放弃「表情交互」。中国的宇树机器人 H1 同样未在面部做「拟人」设计,把 3D LiDAR 传感器当成脸。这种「不要脸」的设计明确机器人身份,降低与真人的模糊感,带来全新的「中立身份」,让机器人更好融入家庭生活。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分析
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在于通用性,而非极致效率或场景超越。这是其「销售主战场」是家用场景而非工业场景的根本原因。过去选择「机器人」是因其效率比人高,如炒菜机器人采用「加热滚筒 + 旋转刮刀」设计,黑灯工厂用多轴机器人打螺丝、物流用专业物流机器人搬运箱子,人形机器人在这些场景难以超越专业机器人。
但人形机器人在通用性方面有极大优势,只要家里有吸尘器、洗衣机等,理想状态下由 AI 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就能完成相关工作。随着电机、传感器和 AI 技术成熟,人形机器人在家用市场有望真正「爆发」。让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更多是营销噱头或场景探路,当下不成熟的人形机器人比人慢、贵且难「管理」(编程),生产线上不如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方便。
不同品牌的发展潜力对比
虽宣传片里 Neo Gamma 几乎「全能」,但因未公开演示,「画饼」概率较大。相比之下,宇树机器人已大量生产并向行业用户销售,更有希望成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品类的领导者。机器人行业谁能笑到最后,取决于能否在硬件形态、智能算法和量产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跑通 PMF(产品市场契合度)。1X 科技的预告片虽亮眼,但至少面临两道门槛:一是把产品做出来,实现概念产品化,才能争取消费者;二是将产品卖出去「商品化」且卖上规模,才能跑通商业模式,否则视频再炫酷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