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7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于巴塞罗那拉开帷幕,各大通信与芯片厂商齐聚一堂,围绕 5G- A 和 6G 展开深入探讨。作为通信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
高通:5G- A 商用化的推动者
高通在 MWC25 上推出了新一代 5G 调制解调器——X85 基带,这是首款支持 400MHz 上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产品。X85 不仅在性能上有所突破,还首次引入了 Turbo DSSA 技术,使得下行峰值速率达到了 12.5Gbps。此外,该基带内置 AI Tensor 加速器,显著提升了 AI 推理速度,增强了语音与视频通话的质量。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如中国移动、谷歌等表示将与高通合作,共同推进 5G- A 的商用化进程。
在工业和边缘计算领域,高通展示了基于 X85 基带的第四代跃龙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网络连接方案。高通计划与 IBM 联手,将生成式 AI 从云端扩展到边缘端,助力企业实现更智能化的操作。
对于 6G,高通预计将在 2025 年启动标准化工作,目前正致力于 FR3 频段的研究,但尚未披露更多细节。
联发科:5G- A 与卫星通信的结合
联发科同样在 MWC25 上推出了全新 5G- A 基带 M90,支持高达 12Gbps 的下行速率,并具备更低的功耗。M90 基带集成了 AI 功能,能够优化能耗并提升定位精度,数据吞吐量较之前提高了 24%。值得一提的是,联发科展示了与低轨卫星 OneWeb 的直连技术,通过 Ku 频段实现了设备间的直接通信,标志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新突破。
展望 6G,联发科提出了“边缘云”概念,旨在通过混合计算实现设备云化,为未来的 AI 应用提供更强的算力支持。
中国移动:AI 赋能 5G-A
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 MWC25 上展示了多项 5G- A 创新技术,其中包括下行三载波聚合方案,进一步提升了网络传输效率。中国移动还引入了 NWDAF 和 AM-PCF 等新型智能网元,构建了“核心网智能控制面”,借助 AI 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
针对 6G,中国移动启动了开放试验服务系统项目,旨在探索更高频段下的网络性能,并期望实现亚米级的协作感知精度。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指出,“AI+”将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 5G- A 则是支撑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
华为:AI 驱动的 5G- A 解决方案
华为在 MWC25 上推出了一系列全场景 5G- A 解决方案,强调 AI 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华为推出的 M -MIMO 系列产品采用了多频合一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更为简洁高效的部署方式。同时,Ambient Site 全域站点数字化方案能够远程采集和管理站点信息,而 AI-Centric 5G- A 架构则实现了意图驱动的网络管理模式,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华为还展示了 AI-Centric Network,该平台通过 AI 算法动态调节网络路径和资源分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
通信行业的未来方向
总体来看,MWC25 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AI 已经成为通信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提升用户体验还是优化企业运营,AI 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 B 端场景看,5G- A 凭借其低延迟和高带宽的优势,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之下,6G 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实质性突破。
尽管如此,通信行业的演进并未停滞。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5G- A 仍将是主流选择,而 AI 将继续引领通信技术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