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很多人一提到苹果,就觉得它的产品价格高得吓人,利润率也很可观,怎么看都不像“便宜”的范畴。但奇怪的是,实际上苹果的核心竞争力,真的可以说是“便宜”。
你可能觉得荒谬,但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一种全新的逻辑和估值体系正在向你展开。今天主要讲两个概念:“比较优势”和“价格锚定”。
比较优势与价格锚定的简单理解
先用一张图帮你理解:一瓶依云矿泉水,超市里价格并不贵,尤其在国外超市大街上随处可见。但为什么在星巴克售卖的价格会明显更高?
答案很简单——是用来衬托“隔壁几十块的咖啡”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比较”,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说的“比价格”或“锚定”。
假如你的旁边是几十块的普通矿泉水,那么同样的咖啡在星巴克卖得贵一些,也不觉得离谱。只要用它“锚定”,一杯几块钱的咖啡就变得“便宜”了。反之,如果比的是几百块的咖啡,那几十块的矿泉水就变得昂贵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苹果的“核心竞争力”竟然是“便宜”——因为在合理的对标中,苹果远远是“便宜”的那一方。用苹果的产品去和其他高端品牌比,反而你会发现,苹果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苹果为什么能成为市值第一?
一方面是硬件的牛 X,另一方面是软件和生态系统带来的“收租”生意。它的价值不是单纯的价格,而是“性价比”。只要你认真比较,会发现苹果的性价比其实是非常高的,即使价格看似贵,但实际上“物超所值”。
打个比方,买一架售价几千万的飞机,即使觉得贵,但若是你用它实现高强度的商务和效率,觉得“便宜”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一把普通的葱售价二十块,可能你买得起,但绝对不会觉得“划算”。
这是“价格”背后的“价值”问题:只要你在找“锚定”,就能找到“便宜”或“贵”的答案。苹果的优势就在这里——它的“性价比”远超大部分人的预期。
如何判断便宜?
“便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配备 M1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 16 英寸,顶配售价在 4 万左右,这对大多数人而言算贵吧?
但如果你从事专业视频剪辑、后期制作,这台机器比起动辄几倍预算的专业工作站,其实性价比极高。换句话说,与你的用途和“锚定”对象匹配,价格的“贵”与“便宜”就会截然不同。
同理,很多人用苹果笔记本,就是为了颜值、续航和便携,而忽略了性能,你会觉得贵吗?其实,如果你对比的是市场上同档次、续航更差、价格更高的竞品,苹果就会显得“性价比爆棚”。
苹果的“装逼”品类优势
在“装逼”品类中,苹果并不贵,却能成为最受追捧的明星。“装逼品类”的特点,就是品牌知名度高、识别度强、会被夸“人有钱”。
类似奢侈品中的爱马仕、手表中的百达翡丽,跑车中的宾利。这些东西不一定是“最贵”,但都代表着“有面子”与“识别度”。
苹果在这个神奇点上,做得非常到位——既“便宜”又“装得起”。比如一块苹果手表顶配,几千块就能让你看起来科技范儿十足,而且瞬间提升“逼格”。相比传统的奢侈品腕表,这个价格简直便宜到爆。
同样的道理,AirPods Max 耳机不到 4000 块,既能被科技圈认可,又不失逼格;便携的小型蓝牙耳机也能在“装逼”上帮你加分。由此可见,苹果在“品牌装逼”这一点的表现,堪称一绝。
送礼场景中的苹果
苹果还是最容易被当作送礼“面子货”的品牌,品牌的“名气”让它成为送礼首选。特别是在官方“送礼”场景中,苹果能让对方觉得“诚意满满”。
比如,送客户一部 iPhone,或者一份 Apple Watch,就是代表“用心”。“用心”意味着花了心思、照顾到面子,也符合大部分人的“品味”。
而且,苹果的产品在中国几乎没多少“廉价感”,大部分人购买苹果,都是“被送”的礼品或“象征性的投资”。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硬件的性价比、生态的收租、还是品牌档次,苹果都在用“低价高性价比”的策略,把“装逼”和“实用”巧妙结合。只要你学会“比对”和“锚定”,就会发现苹果其实经久不衰的核心优势——“便宜”。
当你用这个视角去看苹果,很多“价格贵”的标签就会变得合理甚至合理化。其实,苹果的“便宜”才是它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