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7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出“物理仿真是 AI 下一个战场”的观点时,一家中国公司正在悄然推动空间智能时代的到来。2025 年 2 月 14 日,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即将再度冲刺 IPO。
群核科技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其主打产品酷家乐也并非大众熟悉的软件。酷家乐是一款专注于 3D 设计的工具,主要用于家庭装修的设计环节。通过这款软件,设计师可以在电脑上精确描绘出理想家居的模样,使虚拟设计无限接近真实环境。然而,如果仅将群核科技视为一家互联网家居企业,那将是对其潜力的极大低估。
这家企业曾经被投资人戏称为“拿着锤子找钉子”,如今却已成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从最初的 3D 设计工具,到构建“数字道场”,群核科技的 IPO 之路不仅是一次企业的资本化尝试,更是中国硬科技企业从应用创新迈向基础架构跃迁的重要标志。
极客的物理执念
黄晓煌,群核科技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求学,并获得了英伟达的全额奖学金,随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深造。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的导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算力提升 1000 倍时,人类应该研究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模拟人脑运行,开发类似 ChatGPT 和 DeepSeek 的大模型,但黄晓煌选择了另一条路——模拟物理世界的运行。
这个选择在当时显得极为冷门,甚至无人知晓其意义。2010 年,黄晓煌从 UIUC 毕业,进入英伟达工作。然而,仅仅一年后,他便决定与浙大的同学陈航返回杭州创业,因为他在硅谷感到“缺乏激情和动力”。
创业初期,他们租用了浙大的一间小办公室,资金紧张时甚至依靠在校招实习生和讲课来维持运营。他们的目标是实现“物理正确渲染”,即让计算机生成的图像达到与真实世界无异的视觉效果,尤其在光影处理方面严格遵循物理规律。
尽管技术本身极具吸引力,但将其商业化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他们尝试过电影制作、展厅设计、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只为获取一些微薄的项目收入。有时,为了几万元的订单,团队不得不通宵达旦地编程。即便如此,资金回收也常遇到困难,甚至有过尾款支付以一台笔记本电脑代替的经历。
当时,GPU 技术对于大多数风投机构而言过于陌生,导致融资屡屡受挫。转折发生在 2013 年,他们发现家装设计师需要花费 8 小时才能完成的渲染任务,借助云端 GPU 仅需 10 秒即可完成。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催生了酷家乐产品,成功解决了中国房地产黄金期的一大痛点。
令人惊讶的是,创业前的黄晓煌并未拥有任何房产,对装修行业毫无经验。但他凭借敏锐的技术嗅觉,找到了家居设计这一切入点。“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让酷家乐迅速崛起为中国空间设计行业的领头羊,截至 2023 年,占据了约 22.2% 的市场份额。
从家居到工业的扩展
除了家居设计,群核科技还抓住了工业 4.0 的发展机遇,涉足工业生产领域,帮助企业改造传统的柔性生产线,从而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 2023 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计算,群核科技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截至 2024 年,其月活跃访客数达到了 8630 万,产品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黄晓煌始终保持冷静:“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重构物理世界的能力。”
重塑空间智能
重构物理世界的概念看似抽象,但具体到实际应用,比如教会机器人叠被子,就能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难点。当前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虽然能够描述叠被子的步骤并判断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胜任。这是因为这些模型和机器人所依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网络上的文本或图片,无法有效培养它们对真实物理环境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黄晓煌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积累海量的可交互三维数据。例如,机器人需要知道如何摆放床的位置,才能确保衣柜门可以顺利打开;杯子应该放置在哪里,才不会滑落到地上。酷家乐的成功为群核科技积累了超过 3 亿个 3D 模型以及大量的物理正确三维场景,这为未来进一步拓展物理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 年,群核科技与帝国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联合发布了一套室内智能数据集方案,这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 1600 万组像素级标签数据、1.5 万组视频数据以及总计约 1.3 亿张图像数据,一经推出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不久后,群核科技收到一封来自硅谷最大公司的邮件,表达了合作意向。起初,黄晓煌怀疑这是一场骗局,但经过核实,发现确实存在真实的商业机会。原来,这家巨头公司在解决了算力和算法的问题后,急需海量的、可交互的、物理正确的三维数据,而这正是群核科技的优势所在。
随着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群核科技开始与多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例如,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便采用了群核科技提供的机器人训练数据解决方案。
此时,再将群核科技定义为单纯的家居设计软件提供商,显然已不合时宜。更重要的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群核科技招股书中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 2028 年,中国空间设计软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68 亿元。
相比之下,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测,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预计将增长至 150 亿美元。具身智能对训练数据的需求将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
“现在,我认为技术奇点已经来临,我们的机会也随之而来。”黄晓煌表示。
技术底牌与未来展望
2024 年 11 月 20 日,在第九届酷 + 科技峰会上,群核科技 CEO 陈航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会上,群核科技公开了两大核心技术引擎——启真(渲染)引擎和矩阵(CAD)引擎的秘密,并推出了面向未来的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SpatialVerse。
启真引擎的诞生源于群核科技对“所见即所得”理念的极致追求。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基于启真引擎的酷家乐棚拍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好评。而矩阵引擎则负责“落地”,群核自主研发的 CAD 大模型能够实现对空间更精确和结构化的表达,这是 AI 在物理世界发挥作用的基础。
SpatialVerse 平台可能是群核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全球最大的室内场景认知数据集平台,它连接了数字仿真与物理现实,使开发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训练 AI 生成内容模型,从而提升具身智能的认知能力。
黄晓煌对此充满信心。从技术层面来看,能够同时具备“GPU 算力集群 + 物理世界模拟器”这两项特质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
穿越资本周期
事实上,这并非群核科技首次冲击 IPO。在经历了早期的艰难阶段后,酷家乐逐渐成长为“互联网 +”时代的重要参与者,赢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在过去的七轮融资中,不乏高瓴资本、顺为资本、IDG 资本、经纬中国等明星投资机构的身影。
2021 年 7 月,群核科技以“3D 云设计第一股”的身份试图登陆美股市场,对标企业包括土巴兔和齐家网。不幸的是,由于当年中概股在美国市场遭遇监管不确定性,加之 3D 设计的故事未能打动投资者,最终群核科技在年底放弃了美股上市计划,并考虑转向中国香港市场。然而,相关进展一直未见实质性消息。
直到去年,随着“AI 教母”李飞飞投身空间智能创业,一个新的万亿级赛道诞生,群核科技也找到了面向资本市场的全新叙事。
2024 年末,李飞飞创立的世界实验室发布了初步成果:首个空间智能模型仅凭一张平面图就能生成完整的 3D 世界。无论是将旅游照片转化为可自由探索的实景,还是将古村落图像转换为 3D 村庄模型,抑或是将梵高的名画变为可交互的 3D 场景,都展现了空间智能的巨大潜力。
业内普遍认为,这将为游戏、电影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甚至在医疗领域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医生更直观地理解人体这一复杂的 3D 结构。
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群核科技的主要收入仍依赖于酷家乐的订阅服务。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酷家乐的订阅模式为群核科技贡献了 98.3% 的收入,而其他专项服务(如模型服务、技术配置服务及客户培训)仅占总收入的 1.7%。
这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仍然是群核科技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资本市场对群核科技的技术变现能力持谨慎态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市场,“空间智能”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但也面临着过度炒作的质疑。数据显示,群核科技成立 14 年来累计亏损超过 17 亿元,尽管过去三年的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其未来的增长路径依旧充满挑战。
目前,群核科技的业务重心仍在国内市场。其深耕七年的国际版产品 COOHOM 在 2024 年前三季度仅贡献了 7.4% 的海外收入,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为公司的持续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群核科技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突破行业边界,实现从工具层向系统层的演进。要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因此上市变得尤为关键。
李飞飞最近在《经济学人》撰文中提到,空间智能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她设想了未来家庭中能够导航并照顾老人的机器人、为外科医生提供额外辅助的手臂,以及在模拟、培训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她相信,这是真正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而空间智能则是其下一个前沿领域。在人类历经数亿年进化出的能力,计算机只需几十年便能实现,而我们人类将成为这项技术的最大受益者。
群核科技的工程师们在杭州构建的数字世界基石,或许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也是这场人机交互深层次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