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4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备受瞩目的 AI 手机领域迎来了两大动态。三星宣布智谱的 Agentic GLM 将成为其 Galaxy S25 系列手机的核心 AI 能力来源,而《The Information》则透露,苹果经过长时间的模型测试和合作伙伴筛选后,最终确定了阿里巴巴作为其在中国市场的 AI 技术合作伙伴。
这意味着,中国地区的 iPhone 用户或将首次享受到由国产大模型驱动的苹果设备。与此同时,国内多家手机厂商也在加速适配 DeepSeek,力求在 AI 功能上抢占先机。
苹果为何青睐阿里巴巴
根据知情人士的消息,苹果已与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达成协议,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基于 AI 的新功能。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持续下滑,尤其是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同比减少了 11%。此次合作被视为苹果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战略,通过引入更贴近本地需求的功能,以抗衡华为、vivo 等强劲对手。
苹果与阿里巴巴联手开发的 AI 功能可能涵盖图像生成、文本优化、智能搜索等领域,旨在提升 iPhone 在摄影、通知管理及文本处理等方面的用户体验。目前,双方共同研发的 AI 功能已提交至相关部门审核,一旦获批,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使用苹果与本土企业合作 AI 功能的区域。
苹果选择阿里巴巴的原因在于其强大的 AI 技术和数据积累。阿里巴巴旗下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在业内享有盛誉,不仅支持多种应用场景,还具备出色的多模态处理能力。特别是 Qwen 2.5-Max 版本,据称在语言理解、推理、数学和编程等方面表现出色,其训练数据量超过 20 万亿个 token。
此外,阿里巴巴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企业,积累了大量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包括购物偏好和支付习惯等,这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阿里云提供的强大计算资源也为 AI 模型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苹果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之路
实际上,苹果并非首次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 AI 功能。去年,苹果在美国及其他国际市场推出了名为“Apple Intelligence”的 AI 服务,该服务结合了苹果自主研发的技术以及 OpenAI 旗下的 ChatGPT。然而,这些功能主要集中于照片搜索、通知管理和文本改写等方面,未能引起广泛关注。
相比之下,苹果在中国市场需要采取更为激进的策略。起初,苹果曾考虑与百度合作,但由于后者提供的 AI 模型未能满足苹果的要求,加之双方在数据隐私政策上的分歧,合作最终未能推进。随后,苹果转而评估了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 DeepSeek 等公司的方案。
尽管 DeepSeek 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但由于团队规模较小且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难以满足苹果这样体量庞大的客户需求。因此,苹果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作为合作伙伴。
竞争加剧下的市场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荣耀、OPPO 等本土品牌早已在 AI 领域展开了积极布局。例如,华为的部分旗舰机型已内置生成式 AI 功能,涵盖图像生成和文本校对等多个维度。相比之下,苹果最新的 iPhone 16 却因缺乏创新性的 AI 特性而受到批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苹果必须借助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重新夺回主动权。中国不仅是苹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如果苹果能够成功推出令消费者满意的 AI 功能,不仅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状况,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新的标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次合作也标志着苹果正在逐步开放其封闭的生态系统。过去,苹果一直坚持打造完整的闭环体验,但在 AI 时代,单一的技术平台显然不足以满足复杂的需求。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苹果或许能够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本地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的可能性
尽管苹果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苹果是否会完全抛弃百度的 AI 模型尚未明确;另一方面,苹果是否会在国行 iPhone 中集成多个大模型以提供统一的 AI 服务也值得期待。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几年内 AI 手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无论是苹果还是其他厂商,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