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3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洛图科技发布的数据揭示了 XR 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2024 年全球 XR 设备出货量仅为 731 万台,较上年下降 10.3%;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更是降至 53.6 万台,降幅达 12.5%。
回顾 XR 行业的兴衰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从爆发到低迷的过程。早在 2020 年,高通中国区 XR 业务负责人郭鹏便指出 XR 将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然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尽管 Facebook 更名为 Meta 并大力推广 XR 设备,但市场并未如期迎来需求激增的局面,反而在行业尚未饱和时就遭遇了销量滑坡。
目前,XR 设备主要分为 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以及 AR(增强现实)三类。从全球范围来看,VR 和 MR 设备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24 年的出货量达到 652.8 万台,占整体市场的 89.3%。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销售结构则呈现截然不同的趋势,VR 与 AR 的销量比例由 2023 年的 59:41 转变为 39:61,显示出消费者对 AR 设备的兴趣增加。
然而,无论是 VR、MR 还是 AR,目前都面临着缺乏突破性应用场景的困境。即使是苹果这样的行业领头羊,其 Vision Pro 设备尽管拥有超过 2500 款应用程序,但其中许多应用的功能重复度较高。由于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应用生态,Vision Pro 最终未能逃脱停产的命运。
当前 XR 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定义其核心价值。企业需要明确 XR 设备除了娱乐功能外还能带来什么实际效益,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否则,行业将继续陷入混乱,销量也可能持续下滑。
幸运的是,XR 行业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构建统一标准和生态系统已成为 2025 年的主要发展方向。谷歌推出的 Android XR 操作系统就是一个积极信号,它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架构,还整合了强大的 AI 模型 Gemini,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谷歌与三星的合作也为 XR 设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只是谷歌,其他 XR 厂商也在积极探索 AI 技术的应用。例如,雷鸟与博士眼镜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专注于 AI 眼镜的研发。而在 CES 2025 展会上,雷鸟推出了首款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的 AI 拍摄眼镜——雷鸟 V3。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星纪魅族,虽然在智能手机领域表现平平,但在 XR 领域却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出了主打 AI 功能的 StarV Air 2,支持多语言翻译、语音交互等多种实用功能。
尽管如此,XREAL 的 CEO 徐驰仍强调,AI 眼镜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他认为,未来的 AR 眼镜将凭借便携性和实用性成为主流,而非笨重的 VR 或 MR 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企业在推动 XR 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加亲民。例如,雷鸟 Air 3 将分体式 AR 眼镜的价格压低至 2000 元以下,而 XREAL 则承诺以较低成本提供顶级体验。就连苹果也被传正在研发更经济实惠的 Vision 产品。
展望未来,2025 年可能会见证 XR 行业的复苏。通过引入 Android XR 系统、完善 AI 功能以及优化价格策略,行业有望摆脱此前的低迷状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