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AI商业化新火种,潜力与挑战并存

4次阅读

共计 33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文库业务:百度 AI 商业化新亮点

文库业务已成为百度 AI 商业化进程中的新亮点。在去年的世界大会上,文库被提及的顺序领先于文心一言。2025 年百度成立 25 周年之际,李彦宏的内部信中专门为文库留下了“在大模型应用领域独树一帜”的评价。此前,百度文库单独升级为 BU,并与回归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的网盘“联姻”,推出了新功能“自由画布”。

曾经,贴吧、知道、百科、地图、文库和网盘是百度移动端的明星产品,但近些年逐渐呈现边缘化趋势。而文库却在此时脱颖而出,令一些百度内部人士感到意外。过去一年,百度在新技术投入上毫不吝啬,各个业务之间私下隐隐有赛马的态势,纷纷在 Agent、AI 搜索等热门方向做探索。回归商业化后,文库的优先级被提升,本质在于其是去年为数不多找到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与市场匹配)的产品。

2025 百度 AI DAY 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百度文库 AI 功能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 9000 万,付费用户数超 4000 万;百度网盘升级为一站式内容存储、管理和消费平台,AIGC 功能累计服务用户超 1.1 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AI 应用用户量较大的豆包,月活 7000 多万,至今仍处于免费阶段,且在营销获客上投入巨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或许也是百度闭口不提文心一言的原因之一。

“拼多多”式付费:诱惑与争议并存

从数据来看,百度文库的月活已基本与第一梯队的豆包持平。不过,其在营销方式上与豆包不同,直接瞄准了商业转化。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百度大力推广 0.9 元月卡的百度文库限时会员,官网特惠充值时,包含文库和 AI 权益的七天体验卡也只要 2 元。这种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用户,不少人抱着“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选择了充值。

然而,不少用户反馈,自动刷了第一笔 0.9 或 2 元后,百度文库就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开启了每月自动扣费模式。这一做法遭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认为其“吃相难看”,等到他们发现时,已经被扣去了大半年的会员费用。目前,AI 功能对于百度文库来说,更像是一种“装裱”,令用户付费的最大驱动力在于下载文档即收费。这种模式无需大规模投流获客,以低价为诱饵,吸引用户主动掏钱,从一开始就与免费的 AI 应用拉开了差距。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每月隐性扣费的 18 元、27 元撑起了百度文库的付费率和自动续费率。

但百度文库的付费模式也面临着与网盘类似的问题——“薅羊毛”的行为屡禁不止。在小红书、淘宝等平台,出现了大量贩卖百度文库共享账号的生意,这意味着一个文库会员账号可能同时由多个人共同使用,加之这种类似“拼多多”式的付费现状,将会影响文库后期的营收。不过,百度文库靠 AI 拉动增值业务之后,做到了 20 多亿的年收入,与 WPS 差不多,净利润却是 WPS 的两倍,这也让人们看到了老应用进行 AI 重构后所呈现的商业价值。

文心一言:商业化困境

文心一言是百度一开始主推的 AI 产品,在同期竞品还没上线的时候,下载量和用户增长经历了一段高增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付费模式面临着挑战。据 AI 产品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12 月,豆包月活 7116 万,Kimi 月活 1669 万,改名后的文小言月活 1347 万。与豆包、Kimi 的免费不同,百度对文心大模型 4.0 系列的模型能力开启了收费模式,其官网显示,文心一言网页端和文小言 App 端会员连续包月最低 49.9 元。

在有大量竞品的情况下,用户似乎并不买账文心一言的付费模式。一部分人表示,文心一言的能力并未达到一骑绝尘的水平;另一部分人则反馈,“后期维护不够,模型效果不如以前”。为了促进文心一言的商业化,百度推出了“联合会员”打包销售的策略,例如“文库 + 文心一言”“文库 + 百度文档翻译”“文心一言 + 文心一格”等,试图通过互相引流和带货的方式来清理 AI 的库存,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了免费的参照,文心一言在市场提价的天花板很低,即使有新晋顶流文库的助力,也依然面临很大挑战。

文心一言折射出整个 AI 应用现在商业化的现状:卖力却不叫座。根据智谱去年公布的数据,其 C 端产品智谱清言 App 用户数超 2500 万,年化收入(ARR)千万元余元,每位用户贡献 0.4 元的收入,但是背后平均获客成本在十几元以上。

“联姻”网盘:打造新内容生产力平台

百度文库 AI 团队观察到,过去传统模型是专用模型,整个数据训练到模型和人的交互,偏向于专用化、专用场景设计。而大模型打破了这个藩篱,让模型和模型之间从专用化能力走向通用化。基于此,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打破和融通现有的内容生产,让整个内容生产力进入到下一个台阶。

百度文库 AI 产品负责人钟昊认为,新的内容生产力平台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能够实现端到端的交付,而不需要分环节、分平台、分工具的点状解决问题;能够实现纯自然交付,可以用好人最自然、最发自自己习惯的交互方式,而不需要学习非常复杂的交互语言和操作方式;能够做到全模态支持,AI 也可以像人一般拥有全模态融通的属性,真正实现 AI 与人协同共创。

在上述理念影响下,百度文库经历了几次功能升级。自 2023 年初以来,上线了智能文档、智能 PPT、AI 全网搜、智能写作等 AI 功能。初战告捷的文库一鼓作气相继发布了两个产品,一个是几乎一比一复制文库模式的“橙篇”,一个是打通文库与网盘资源后诞生的新功能“自由画布”。

橙篇从功能上与文库大致相同,官方的定位是针对科研、学术需求的 AI 原生应用。橙篇也是上来即收费,连续包月价格基本与文库持平。在去年大会上,百度给予橙篇的宣传力度不小,意在复制文库的成功,继续在生产力细分领域寻找爆款应用。截至目前,橙篇未公布任何数据。不过,据钟昊称,“在行业内年轻用户群体当中引起非常大的话题性”。

自由画布是文库与网盘“联姻”后的产物,目前已经开放了公测。文库与网盘此前是百度两个“国民级”产品。百度副总裁,文库事业部、网盘事业部负责人王颖认为,从诞生一刻开始,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就站在了整个内容链路的两端,起点和终点。大模型则让这两个产品从内容起点到消费终点为用户构建一个完整的桥梁,这也是文库和网盘“结合”的原因。

网盘存储着大量用户个人数据,文库存拥有着全网公域数据,整个构成了优质数据的底座。在这之上,会有多种尺寸和模态的大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和使用。“AI 内容生成系统,一头是输出,一头是输入,中间是处理”,王颖总结道。

长期以来,文库和网盘一直是两个独立的产品,两者的统一调度将是一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百度认为,如果仅是打通用户从创作编辑、存储、管理、使用、分享的全链路,只需要文库网盘就足以。文库的优势在于文本和图片,网盘的优势在图像和视频,网盘的联动价值体现在全模态和全场景的打通。这种理念集中落地在了自由画布产品上,把生产自由权还给用户,只需通过拖拉、圈选的交付动作就能完成素材筛选和内容输入。

表面上的联动看似容易,但实则有许多数据和场景需要打通。百度分享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在网盘找“黑神话悟空”的素材,就能迅速生成攻略,拿着攻略继续生成社交媒体文案。内容生产完了以后不但能够一键发送到社交平台上,同时也可以一个链接转发到公域。另一个案例展现了其多模态形式的自由切换,当导入一个音频内容时,在画布中既可以直接播放和总结内容,也可以以大纲、视频形式跨模态播放,一次性呈现出来。有关的内容也能定位到相应的帧上,用户如果觉得某一帧的素材可用,就直接丢到画布上,转化为新的图片素材。

据观察,百度内部很多新业务同时在跟进,以点状散开,彼此割裂,甚至找不到统一的入口。文库和网盘的重组或许开了个好头,确定以文库为中心,向外辐射功能,一次性投入,打通资源。李彦宏预测 2025 年将迎来 AI 应用爆发之年。近期,多个大厂的 C 端业务线调整,百度押注文库、网盘,字节重押豆包、剪映,阿里选择了夸克和通义。脱离投流拉新逻辑,大厂开始把重心逐渐转移到一批 AI 化改造的老产品上。王颖认为 AI 产品是原生还是改造,都各有优劣,没有胜负定论。比如,原有产品改造很容易陷入创新者窘境,可能原本最具竞争力的能力就是创新的包袱。“难点在于怎么破局,避免历史成就沦为包袱,而是成为新产品的助力”,王颖称,这就是文库和网盘找到新方向的核心法则。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