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成市场新宠,国产品牌能否突破重围?

11次阅读

共计 12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今年双 11 期间,手机行业的价格大战异常激烈。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阵营,都在通过大幅降价吸引消费者。然而,在整体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折叠屏手机却成为一抹亮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信通院数据统计,2022 年前三季度,国内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到 72.3 万台,同比增长超过 100%。这一数字背后,是各大主流厂商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加速布局。从三星到华为,从小米到 OPPO,几乎所有的头部安卓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折叠屏产品,并不断迭代升级。

折叠屏为何逆势崛起

传统智能手机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2022 年 1 - 8 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近 23%。面对存量市场的竞争压力,厂商们纷纷寻找新的突破口。高端化曾被视为一条出路,但单纯依靠提升售价并非长久之计。此时,折叠屏以其独特的形态创新吸引了目光。

折叠屏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屏幕边界,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从最初的外折设计,到后来的内折方案,再到如今的纵向内折,形态上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像三星 Z Flip 系列这样主打便携性的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与此同时,价格门槛也在逐步降低。三年前动辄万元以上的价格让折叠屏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而今万元以内的机型已屡见不鲜。以华为 P50 Pocket 为例,起售价仅为 8988 元,而三星 Z Flip4 更是降至 7499 元。价格下探的同时,功能体验也在不断完善,比如更耐用的屏幕材质、更完善的软件适配等。

供应链竞争加剧

折叠屏的成功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支持。作为全球最大的柔性 AMOLED 生产商,三星不仅为自家产品供货,还成为了众多国产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据统计,2021 年三星中小型 AMOLED 面板出货量占据全球 61.2% 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国产厂商并未止步于此。京东方作为国内面板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在折叠屏领域投入巨大。荣耀 Magic V、华为 Mate X 系列等产品的屏幕均由其供应。此外,华星光电、维信诺等厂商也在积极开拓市场,力求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屏幕的技术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但在某些关键指标上仍与三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韩国企业在高世代生产线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厂商普遍停留在 6 代线阶段。这直接影响了屏幕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

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从全球范围来看,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稳居榜首,市场份额接近六成。而华为则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达到 63%,远超三星的 9.3%。不过,由于海外业务受限,华为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其国内的成功。

对于后进入者而言,要想撼动三星的地位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还需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折叠屏不仅是硬件的较量,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展望未来,折叠屏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除了智能手机本身,折叠屏技术还可能延伸至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乃至车载显示等领域。可以预见,这场围绕折叠屏展开的竞争还将持续升温,而谁能笑到最后,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