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2 年双 11 刚刚结束,智能家居这个品类体验了一次极大的起伏。尽管多个品牌在促销期间发布了销售成绩,但这些所谓的“爆款”产品却很快就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人们转手出售。这不禁让人思考,原本旨在提升生活便利的智能家居,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智能家居本是为“懒人”设计的,然而,如果消费者认为某项产品用起来太麻烦,他们转手的速度可就快了。闲鱼、转转等二手市场上,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等备受关注的产品层出不穷,甚至一些相对冷门的智能窗帘和智能网关也在流转。这些智能单品与厂商们宣称的提升整体生活品质的全屋智能设备,面临着消费者的巨大质疑。
许多人在刚开始使用智能产品时,出于好奇而尝试购买,但使用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江梓睿便是其中之一,她曾经转卖过一款扫地机器人,现在又在出售一款智能窗帘。她发现,智能家居并未如宣传中那样便利,反而在实际使用中问题频出。
例如,一款扫地机器人常常在清扫过程中迷路,或在地毯上无法自如移动。而江梓睿购买的智能马桶,开始谓之“高科技”,但不久便出现了故障,功能受限。长期以来,这些智能设备的使用问题令许多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疑问和失望。在她看来,智能马桶的“智能”功能不过是被过度宣传,实际体验远不如初期所期待的。
行业从业者杨震认为,这些问题反映了智能家居发展的早期阶段所面临的困扰。许多产品仍然处于“伪智能”阶段,甚至在技术上堪称“弱智能”。厂商的宣传虽然颇具诱惑性,但实际产品的体验却常常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指出,“智能”这一概念并不只是产品的一项功能,而是整体系统的整合和设计。单一的智能产品,通常只是在某一方面增强了性能,却并没有真正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
对比智能单品,整个全屋智能的概念则显得更为复杂。这其中涉及到灯光控制、安防、影音系统等多个方面,然而,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这些系统的理解并不深入,因此在选择时感到无从下手。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面临品牌选择、设备兼容性等多重困扰,导致最终选择购买的热情逐渐减退。
除了产品本身,许多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在智能生态系统中,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联动能力差。很多设备需要依赖各自品牌的 APP 才能进行操作,不同平台之间的难以联通,让人感到体验割裂,无法享受到全屋智能所承诺的便利。因此,即便是摊开了智能家居的市场,真正从中受益的消费者却少之又少。
在纵向发展态势中,互联网和科技巨头们正在努力推动全屋智能的生态建设。许多新兴品牌开始关注提供整合化的解决方案,并试图通过设备间的联动实现一个更具智能的居住环境。然而,一些市场参与者的产品和服务仍然处于局部完善的状态,幸而这一领域依然增长潜力巨大。预测显示,未来全屋智能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然而,真相是,尽管市场前景看似光明,消费者仍对这些智能家居产品持谨慎态度。许多用户在漫长的体验后,开始觉得花费的高额回报并未带来应有的便利和快感,从而对产品和品牌感觉到失望甚至是愤怒。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实际的体验差异,使得众多用户对全屋智能的信心变得脆弱。
如果厂商们不能及时改变现有的产品策略,提升产品的智能体验,未来的全屋智能道路将更加坎坷。消费者的冷静观望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趋势,理性购买将成为新的主旋律。各大品牌需要更具负责的态度与投入,以真正落实到产品中去,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当前智能家居市场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