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与AI的未来竞争与合作

3次阅读

共计 236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市场普遍预期他会放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他曾表示希望将比特币挖矿集中于美国,这种政策或许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人工智能(AI)行业的动态。比特币的价格不断攀升,11 月 23 日一度突破了 99660 美元,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逼近 10 万美元的心理关口。

比特币挖矿与 AI 模型训练一样,都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算力。两者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在电力和硬件资源上发生冲突。这表示,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 AI 训练的成本,特别是在矿工争夺有限硬件时。

随着 ChatGPT 等 AI 产品的爆炸性成功,各家 AI 公司纷纷投入训练自己的模型,希望在市场中占得先机。这导致了对算力的巨大需求:AI 模型的推理过程显著比搜索引擎复杂,进行一次 ChatGPT 查询所需的能量大约是 Google 搜索的十倍。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AI 公司迫切需要廉价的电力和大量空间来放置设备。在北美,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开始排队,等待大型数据中心接入电网。一旦获得初步批准,建立数据中心从零开始的过程往往耗时多年,投资数百万美元,同时需要经历繁琐的法规与行政审批程序。

国际上,比特币挖矿通常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但它也受到加密货币市场动荡的影响。2022 年加密货币市场崩盘后,许多矿工被迫破产或关闭了业务。然而,2023 年及 2024 年初,存活下来的矿业公司逐渐回暖,开始盈利。尽管今年比特币减半并没有引发价格的急剧上涨,导致矿工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矿工不得不寻求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来抵御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风险。

四年前,当比特币挖矿公司 IREN 考虑向 AI 训练领域扩张时,认为当时的市场需求还不足。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比特币挖矿公司开始更换部分设备,转而投资用于 AI 系统的设备,认为为 AI 公司提供算力可能会带来比单纯挖矿更加安全稳定的收入。

比特币挖矿与 AI 之间的合作关系愈发紧密。AI 公司需要比特币矿工现有的场地、接入的廉价电力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而比特币矿工则希望借助 AI 业务带来的稳定收入和当前 AI 热潮带来的高额利润。

一些比特币挖矿公司选择将场地租赁给 AI 客户。今年 6 月,曾经濒临破产的比特币挖矿公司 Core Scientific 与 AI 初创公司 CoreWeave 达成合作,为其托管超过 200 兆瓦的 GPU 设备。Core Scientific 表示,AI 公司已开始以高于市场挖矿的价格购买这些矿场,认为比特币矿设施是数据中心行业的一种“电力壳”。

还有一些比特币挖矿公司选择自主运营 GPU。例如,Hut 8 获得了 1.5 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澳大利亚的挖矿公司 IREN 则在其部分设施中将用于 AI 的 GPU 与用于比特币挖矿的 ASIC 设备共享同一空间。比特币挖矿给企业带来即时收入,然而波动性较大;相比之下,AI 依赖客户,一旦拥有固定客户更加稳定。

但并不是所有挖矿公司都能成功转型。实际上,能够实现这种转型的挖矿公司较少。用于挖掘比特币的 ASIC 设备是专用的,意味着它们无法用于其他用途。因此,矿工们如果想要进入 AI 行业就必须采购全新设备。同时,AI 和比特币挖矿所需要的数据中心建筑要求是显著不同的,进入这个高度复杂的新领域并不容易,更何况竞争对手如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都是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

而在国内,由于已禁止虚拟货币挖矿,无法转型 AI 的矿商也屈指可数。不过,其他传统行业的公司开始尝试从 AI 潮流中分一杯羹,不是直接进入市场,便是成立算力子公司展开“算力租赁”业务。根据统计,A 股市场上涉及算力租赁的公司已超过 100 家,其中包括一些在各自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一些视频平台甚至流传着“拆了老家一套房,买了八百张显卡,和初中老同学一起合伙做算力租赁”的故事。

理想状态下,算力租赁的模式只需前期投资 GPU 服务器设备,将硬件托管在专业的智算中心,然后将算力租赁给终端用户,而硬件的维护及软件服务则由智算中心负责。

但在现实中,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好生意。算力租赁的需求直接来源于 AI 大模型的发展,而训练 AI 所需的高级硬件租赁成本正在迅速下降。Featherless.Ai 的首席执行官 Eugene Cheah 曾提到,海外 H100 的租赁价格曾高达每小时 8 美元,现已跌至每小时 2 美元以下,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公司早期签的是算力租赁合同,为了减少浪费,开始转售预留的计算资源,最终导致市场的需求明显减少。

而在国内,算力租赁市场同样面临着类似的“算力过剩”现象,尽管“租赁市场不太会降价,因为都是价格较高的前期投入”,一位智算行业从业者表示。

在币圈有句名言:“computing is power”,算力即权力,这句话如今同样在 AI 圈流传。在算力的背后,能源是支撑一切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繁荣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获取大量的能源几乎是文明进步的必然条件。毕竟,现代社会在基本生存需要之上,叠加了制造业、交通、公共服务和技术计算等一系列新层次,而这些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原本为加密货币所建立的基础设施,正在为 AI 时代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对于希望摆脱投机印象的国际数字货币挖矿行业,这无疑是展示其价值的良机。只要这种热潮持续,头部厂商将能从 AI 带来的热情与流动性中获得丰厚回报。

每轮技术革新总会伴随一场“掘金热”。对于投机者而言,他们追求的永远是利润,至于追逐的对象是数字货币、人工智能,还是三百年前的郁金香,似乎并不重要。比特币减半后,一些矿工正面临两难选择:是继续挖矿存币,期待币价上涨,还是转型做 AI 数据中心,迅速获取利润。眼下币价再创新高,频频有人感慨“还是这个快”。但币圈还有句名言,“守币比守寡难”。当人们在币圈和 AI 圈之间徘徊时,这个反复的过程让人想起凯恩斯的话:投机者更关心的是谁会被选中,而不在乎谁更美。据说这场“选美大赛”看似没有尽头,依旧在持续。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