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两年来,随着 TikTok Shop 先后在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的快速推开,直播带货的“中式”电商模式逐渐在当地扎根,塑造了新的购物习惯和流量生态。F-Commerce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 TikTok 电商代运营公司之一,积累了丰富的跨境品牌运营经验,并在印尼“双 12”购物节中多次夺得服务商排行榜第一,成为众多国内品牌首选的合作伙伴。
东南亚没有传统购物节,消费习惯更依赖‘双数日’和发薪日
尽管年底的“黑五”和“双 12”在欧美及中国市场备受关注,但在东南亚地区,Cele?bration 类似的购物节实际影响力远不及本地消费者对每月“Double Day”(月内双数日期,例如 8 月 8 日、9 月 9 日以及 12 月 12 日)的期待。此外,每月固定的发薪日更是导致消费高潮的重要时点,因为大多数东南亚居民没有储蓄习惯,薪水一发便成为集中消费的节点。
因此,电商平台无需强行制造购物节,消费需求基于这些连续且周期性的时间点自然形成。对于运营者而言,如何在这些时间精准调动流量,依靠内容电商驱动消费,引导用户在深度参与中完成购买,成为主攻方向。
内容电商成熟,生活用品与美妆服饰最受欢迎
东南亚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对生活类小商品需求巨大,厨房用品、饮水杯等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极易促成购买。此外,美妆和服饰类产品始终是大热门。
这种“爆款”内容的形成,往往仅凭一张图片或简短视频,就能在平台上实现数万单销售。显然,随着 TikTok 强大的内容流量优势,东南亚社交电商市场的内容带货逻辑正在日益成熟和精细化。
本土化运营成制胜关键,基础设施与文化适应不容忽视
东南亚电商生态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基础设施条件如停电、断网问题在当地较为普遍,直接影响直播体验和消费者满意度。此外,文化差异也带来诸多挑战,本地主播的工作习惯、节假日安排以及团队管理方式与中国存在显著不同。
举例来说,中国传统的直播运营团队常 24 小时连轴转,但东南亚主播是否愿意夜晚加班,节假日是否参与直播,则显得尤为关键。从直播间的场景搭建,到选用本土化的主播,再到确保稳定的网络和电力供应,都是企业在当地扎根的必须应对的实际问题。
东南亚市场分散多样,单一策略难奏效
尽管东南亚整体人口达 6 亿,各国市场差异明显,使得一站式全区布局面临极大挑战。作为 TikTok Shop 重点覆盖的六个国家,印尼市场规模最大,单月 GMV 达到近 2 亿美元,而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市场虽略小,但增速惊人。
因此,品牌既不能仅盯单一国家,也难以用统一打法覆盖全区。唯有深入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与消费行为,形成差异化战略,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结合本地支付习惯创新电商模式
东南亚用户习惯的现金支付促使 TikTok Shop 推出货到付款(COD)模式,允许消费者先在线下单,快递员送货时再付款。这与国内电商鲜有此类支付方式显著不同,展现了平台和品牌对本土消费习惯的尊重与适应。
以“人”为核心,打造本地化品牌深耕东南亚
成功出海的品牌都深知,扎根当地团队是实现本土化的根本。无论是商品供应链、物流配送,还是运营服务,本地团队和合作伙伴的稳定与专业度直接决定结果。正如一位资深运营者所说,品牌不能仅把产品投放市场,而是要“人真的在这里”,让团队深刻融入当地生活。
F-Commerce 的 CEO 就计划春节期间留在印尼,体验和适应当地生活节奏及习惯,充分体现了东南亚电商运营对本土化的坚持与信念。
抢时机,快行动,是跨境电商制胜法宝
东南亚电商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时间成本极为宝贵。错过风口,后期即便加大投入,也难恢复先发优势。只有提前踩坑、积累实操经验,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作为东南亚领先的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F-Commerce 凭借多国本地团队、对基础设施细致把控和高效的本土运营,成为众多国内品牌稳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强力后盾。
总的来看,东南亚电商市场没有简单复制西方黑五或中国双 11 式的大型促销节日,而是形成了适合自身文化与消费习惯的运营体系。内容驱动、紧贴发薪周期和双数日期的营销节奏,以及深度本土化执行,构成了这里电商行业的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