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被誉为扫地机器人领域“行业四杰”之一的云鲸智能,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裁员风波。
据多位内部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云鲸智能近期启动了覆盖范围广泛的裁员计划,包括开发、测试等多个业务部门均受到波及。其中,某些团队的裁员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50% 以上,个别小组甚至高达 65%。此外,作为公司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名总监级别的高管在过去一年内已有 3 人相继离职,显示出公司内部管理架构的剧烈变动。
一名刚离职的员工表示,此次裁员始于 9 月中旬,第一批裁员集中在 9 月进行,随后又在 10 月延续至今。尽管具体裁员比例尚未对外披露,但从已知信息来看,许多团队的人数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尤其是老员工和试用期员工受到了较大影响。对于被裁员工的补偿方案,公司要求签署协议后立即离岗,可获得 N + 1 赔偿;但如果拒绝签字或延迟离开,则只能拿到 N 赔偿。
另一位员工提到,自己所在部门原本有 20 多人,如今仅剩 7 人,其中包括试用期和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员工均未能幸免。同时,年终奖金发放情况也不容乐观,风险极高。据透露,过去一年里,云鲸智能共有 3 位总监级领导离职,分别来自硬件、新品导入以及信任相关领域,占总总监人数的四分之一。
尽管在刚刚结束的双 11 购物节期间,云鲸智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渠道销售额突破 17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200%,并超额完成了年度销售目标,但这并不能掩盖公司在盈利方面的困境。一名在职员工分析称,虽然收入有所提升,但由于营销成本的大幅上涨,公司的实际利润空间并未同步扩大。
从行业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石头科技在 2024 年前三个季度实现了 70.07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3.17%,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下降了 5.40%。尤其在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 43.4%,扣非净利润更是下跌了 45.25%。同样,科沃斯作为行业标杆,尽管前三季度收入略有下滑,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增长了 1.69%,且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了近七成。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人才争夺战以及专利纠纷频发,导致行业内企业运营成本持续攀升。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迫使厂商不得不通过降低售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电商兴起初期,各大平台曾给予扫地机器人品类大力扶持,使相关企业从中受益匪浅。然而,近两年来,随着平台对广告投放的要求提高,免费流量资源减少,各家公司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以维持销量,这也加重了运营负担。
从产品角度来看,云鲸智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线过于单一,依赖少数几款型号支撑业绩。据内部人士介绍,自 2020 年起,公司主要依靠扫地机 J 系列(J1 至 J4)以及少量配件实现收入增长,而这些产品的迭代速度较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此外,去年推出的新品洗地机系列尚未成长为新的收入支柱。
值得一提的是,在云鲸智能快速扩张时期,创始人兼 CEO 张峻彬曾热衷于模仿大疆创新的成功模式,积极引入外部人才。不过,这种做法不仅引发了同行间的矛盾,还间接促成了竞争对手的崛起。据报道,大疆创始人汪滔近期宣布将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并计划于明年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一旦项目落地,云鲸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