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逆袭:打破日本市场格局新趋势

2次阅读

共计 14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国内外电视市场激烈变革,国产品牌正凭借创新策略和优质体验实现逆势崛起,成为行业新宠。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更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攻城略地,抢占了不少原本由日韩品牌垄断的份额。这一趋势不仅令传统巨头感受到压力,也预示着中国彩电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国产电视破局:精准切入痛点赢得市场

曾经,电视行业的黄金期似乎一去不返,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行业的负面印象逐步加深。尤其是 2013 年以来,互联网电视崛起,APP 取代传统机顶盒,而随之而来的广告费、会员费等新盈利模式,使得消费者对传统电视的依赖逐渐降低。再到 2021 年,行业利润锐减,电视作为家电的“金字塔尖”逐渐失色,甚至被贴上“被时代淘汰”的标签。

然而,2022 年至 2023 年,行业迎来明显回暖,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体育赛事如欧洲杯、奥运会的热播唤起观众对大屏体验的热情;高品质游戏内容如《黑神话》等则推动高清大屏需求持续增长;国家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加上双 11 促销潮,使得消费者换置升级成为可能。这些因素共同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电视返场”的热潮再度掀起。

海外市场:国产品牌的“意外收获”

曾几何时,日本人对“国产电视”持有偏见,认为只有本土品牌才配得上“品质保证”。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中国品牌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碾压,他们将目光投向日本、韩国等高端市场,用“痛点”精准突破,逐步蚕食原有市场份额。

在日本,消费者对 NHK 收费的“困扰”成为国产品牌出奇制胜的契机。小米电视利用 Google TV 系统,使得无法接收 NHK 信号,从根源上解决了“讨债王”的纠纷。同时,价格更亲民,设计更符合年轻人审美,逐渐赢得市场认可。例如,海信收购东芝后,继续用东芝的品牌影响力打开市场,提供优质售后服务,赢得用户好感。而在韩国,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出色品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高端电商平台的销售榜单,打破日韩品牌曾经的霸主地位。这样一来,国产电视不仅在中国大获成功,也逐渐打入国际市场,加速推翻日韩品牌的市场垄断格局。

打破“洋家电”的神话:品牌价值与技术创新并存

在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的索尼、夏普等品牌曾占据家电市场的绝对优势,消费者对“日本制造”产品充满认同感。如今,国产品牌借助先进技术和精准抓取用户需求,成功实现市场份额的逆转。海信、TCL、小米等品牌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客户服务,用价格、品质和体验抢占市场份额。

特别是在技术层面,中国企业持续投入,推动液晶、OLED 和面板技术的发展,逐步接近甚至超越国际竞争对手。过去,日韩在技术上握有绝对话语权,但现在,国产企业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后,迎来了技术上的“集体发力”。同时,产品设计也变得更加本土化,迎合不同区域消费者偏好,从白色为主到黑色不锈钢风格,小巧适用的尺寸逐渐成为新宠。这些变化让消费者发现,国产品牌比过去更具性价比,也更懂得如何满足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尽管行业已经展现出“逆市而上”的强烈信号,但未来仍充满变数。专家认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创新和优化用户体验。从内容到硬件,从售后三包到智能交互,各环节都在不断调整和升级。以用户为核心的策略,将是国产品牌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国内市场方面,随着“使用门槛”持续降低和技术“天花板”逐步提升,消费者的选择将越来越丰富,品牌的竞争也将趋向于品质、内容和体验的全方位较量。而国际市场上,国产品牌若能保持技术创新和本土化服务,赢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只能说,国产电视的“逆袭”才刚刚开始,还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等待被开启。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