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几年,互联网大厂屡屡爆出内部腐败与管理混乱的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腾讯、京东、百度等龙头公司纷纷掀起“治病”风暴,试图借此提升企业效率,摆脱增长下滑的困境。
内部贪腐成大厂难题
马化腾在腾讯 2022 年底举办的全员大会上罕见地严厉批评了公司的内部贪腐现象,直言“看完之后吓死人”,指出很多业务没能做起来,根源就在于贪腐漏洞大、业务被掏空。这个表述显示出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企业病”,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监督缺失,导致实权岗位形成腐败温床。
百度方面,李彦宏也坦言腾讯存在的问题百度同样存在。百度资深副总裁崔珊珊也表示,反腐工作中发现的案例“吓死人”,反映出整个行业对内部治理的普遍困惑和警觉。
大厂反腐力度不断加码
互联网企业反腐并非新鲜话题,但此次各大厂创始人罕见在年终总结中公开发声,显示紧迫感显著提升。腾讯通过数字化监管整合全部报销和供应商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查找违规行为,2023 年还将继续加强这一能力。小米、华为、京东等也均建立了制度化的反腐机制,以提高内控水平。
举例来看,字节跳动餐饮专家高传峰被举报索贿百万并获刑,快手原副总裁赵丹阳因收回扣等被判刑案例,都表明匿名举报作为监督手段仍发挥作用,但面对庞大的公司体量,仅靠举报已难以根治问题。
狠抓裁员与业务调整
反腐之外,大厂们也不惜砍掉亏损业务和不赚钱的项目,以提升整体效率。腾讯 2022 年关停超过 40 个产品,包括拼搭市场的“小鹅拼拼”、新闻对标“看点快报”等。马化腾明确表示“该砍就砍,不留恋”,强调把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
不仅是业务线,管理层也成为整顿重点。刘强东近期罕见严肃指出部分高管沉迷花哨的 PPT 汇报,用空洞言辞忽悠自己,称其为“骗子”,要求管理层回归务实,以产品、价格、服务、成本和效率作为核心,推动企业回到商业本质。
过去大厂主要裁员基层员工,而今年则开始更大力度要“裁管理层”,向中高管要效率。华为任正非也曾反思,真正影响团队氛围的是干部,淘汰不合格干部比盲目裁员更有效。
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种种措施体现出大厂对内控和业务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但新的增长点仍难觅。小米因智能手机行业疲软,营收利润两季双降,雷军甚至押注新能源汽车作为最后一次大型创业,希望借此转型突破瓶颈。
百度李彦宏坦言缺少像腾讯“视频号”这样的明星产品,反映出核心竞争力在新业务上仍需强化。马化腾也强调腾讯不能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未来将聚焦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小程序等协同办公生态,保持战略定力。
未来阶段的挑战与期待
互联网大厂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外部市场环境,更在于内部治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当前,反腐、整顿管理层、砍掉冗余业务均是短期内必须的“止血”措施,而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业务突破,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
2023 年,互联网行业将见证新一轮“大虎”“苍蝇”齐打的态势。企业只有持续加强内部监管和提升执行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真正完成“治病”和“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