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张小龙彻底缺席的第二年,微信公开课 PRO 有了显著变化。会议从线下转至线上,主推的小程序、企业微信被后置,视频号成为“全场的希望”,占据首发位置。
2022 年,视频号内容体量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取得进步。据视频号团队介绍,总用户使用时长已超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 80%。此外,视频号直播的看播规模增长 300%,看播时长增长 156%,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 800%。
“搜一搜”也成绩亮眼,月活跃用户达 8 亿,搜索量同比增长 54%,对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新增粉丝均有重要贡献。
微信作为国民级 App,其业务发展重点备受关注,视频号无疑是当前重中之重。
微信将视频号分为短视频、直播、直播带货三部分。在短视频领域,基于推荐算法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 400%;直播领域,看播规模增长 300%,看播时长增长 156%,优质开播增长 614%,开播时长增加 83%;直播带货领域,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8 倍,平台公域购买转化率提升超 100%,客单价超 200 元。这些数据表明微信用户正养成通过视频号获取信息的习惯。
自 2020 年 1 月内测以来,视频号备受微信“优待”,地位仅次于“朋友圈”,打通微信公众号,实现公私域连通,“直播”也被置于发现页第三位置。视频号自身发展也很出色,上线不到半年日活突破 2 亿。2021 年视频号日活超 5 亿,人均使用时长超 35 分钟。到 2022 年,MAU 达到 8.13 亿。
与抖音、快手相比,视频号虽在活跃用户数上有超越,但在用户使用时长上仍有差距。
马化腾在去年底内部大会上认可视频号,称其为“WXG 最亮眼的业务”“全场的希望”。马化腾指出短视频对互联网冲击大,腾讯游戏业务承压,需调整策略并做好短视频业务。
视频号第一步已顺利迈出,接下来要留住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基于微信社交基因和公众号知识属性,视频号早期内容呈生活化、知识化“两级分化”,与用户偏好娱乐休闲内容的习惯不符,因此改变策略。
今年微信公开课 PRO 主题为“在场”,视频号将突破现有内容,丰富内容库。过去一年,视频号承接名人演讲、线上演唱会等泛娱乐内容,以及日常资讯、热点事件。官方数据显示,2022 年视频号泛娱乐内容同比增长超 185%,泛生活播放量同比增长 291%,泛知识播放量增长 109%,泛新闻内容同比增长 237%。
为扶持创作者,视频号推出“北极星计划”,投入数十亿流量激励。2022 年,视频号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涨幅超 100%,万粉及以上创作者数量增长 308%,点赞 108w+ 的爆款内容增长 186%。
除激励内容创作者,视频号还将丰富带货主播和品牌商家队伍。视频号团队宣布投入 50 亿流量及完善变现工具和激励政策,帮助个体开播和创收,并发布品牌商家激励计划。
微信将视频号定位为“原子化组件”,要求其成为微信生态最基础应用,如沙粒般自由流转于消费、社交、娱乐等板块,从功能和内容上实现全面打通和覆盖。
按照微信公开课讲师所言,视频号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全民纪录、全民创作的平台”,希望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
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 PRO 上,视频号虽未提出明确商业化目标,但讲师们提到“产品能力”“基建工具”等词,与马化腾指示相符,即更贴近交易,做好电商闭环。
去年 7 月,视频号上线原生信息流广告,首批投放品牌包括宝马、阿玛尼美妆、伊利等。同年 8 月,开启信息流竞价广告内测。之后陆续上线“帮上热门”“优选联盟”功能,今年 1 月 1 日起面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
不过,视频号在基础设施建设、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服务商反映,视频号需求排队时间长,工单响应慢,与抖音相比差距明显。
在平台赚钱前,需先让创作者、商家和带货主播赚到钱,保障业务持续稳定发展。2022 年视频号有收入主播规模增长 101%,主播总收入增长 447%。未来,视频号还会从流量和收入两方面激励个体。
据测算,未来 1 - 2 年是视频号商业化发力阶段,仅信息流广告收入空间约为 109 亿元 / 年。预计 2022 年四季度视频号有望贡献 10 亿元收入,2025 年后有望贡献 300 亿元左右收入。羽翼未丰的视频号,已被寄予厚望,加速商业化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