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曾经坐拥亚洲最大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之称的商汤科技,现如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深刻的变革。近日,公司发布十周年内部全员信后,迅速启动了大规模的组织调整与裁员措施,财务表现依然未见扭亏为盈的迹象。
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围绕生成式 AI 的战略转型,商汤展开内部架构重塑,除了大力保留“日日新”大模型及大装置相关业务外,自动驾驶、医疗等其他业务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部门甚至面临被撤销。近年来,公司频繁裁员,从 2021 年末的 6113 名员工减少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4672 人,尽管有所回升,但整体人力支出已明显收紧。
配合组织年轻化与资源集约化投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在十周年信中明确提出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该战略聚焦于通过算力设施、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和应用场景的无缝整合,提升算力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
财务压力与转型痛楚:止亏依旧路漫漫
尽管商汤已上市多年,但自 2018 年以来,累计亏损超过 500 亿元人民币,2024 年上半年亏损仍达到 24.77 亿元。营收在经历 2018-2021 年的稳步增长后,2022 年开始明显回落,2023 年及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与市场开支下降,反映出公司在调整战略以减少开支。
特别是传统 AI 业务中的“智慧城市”业务增长乏力,受到客户预算限制及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营收比重持续下降,其带来的应收账款减值压力仍是悬在商汤头上的重担。对此,商汤调整业务结构,将重心转向更具爆发力的生成式 AI 业务并积极推广新技术能力,试图改善业务质量与现金流。
押注生成式 AI,谋求新突破
2024 年上半年,生成式 AI 业务营收大幅飙升 255.7%,占公司营收比重超过 60%,成为拉动整体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智能汽车业务收入也实现了同比翻番。反观传统 AI 业务则持续下滑,明显被边缘化。
商汤对生成式 AI 的投入逐年加大,2024 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到近 19 亿元,主要用于模型训练、微调、生成式 AI 应用的开发及相关云计算基础设施维护。2023 年发布的“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体系,连续快速迭代更新,短短 3 个月从 5.0 版本升级到 5.5 版本,显示出技术研发速度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力。
商汤的算力实力也因此大幅提升,基于多年布局的 SenseCore 大装置和上海临港超算中心,智算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大了 70%,GPU 数量突破 5.4 万张,服务范围涵盖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车企及高校等。
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与未来挑战
尽管生成式 AI 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商汤仍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资本支持的科技独角兽和大型企业的大模型子公司,商汤必须在未来的盈利节点到来之前,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升核心技术优势,不断强化市场竞争力。
综合来看,商汤的转型战略明确,聚焦生成式 AI 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线,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资源优化,向盈利目标稳步迈进。然而,传统业务的减值风险和持续亏损压力依然是短期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商汤如何在大模型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并将巨额投入转化为商业价值,将直接决定其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