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卖惨博同情,古已有之,只是随着时代变迁,“卖惨”方式不断演变。从沿街乞讨到借助流媒体“讲故事”,信息传播加速,此类事件能引发更广泛关注与更大影响。一直以来,利用他人善心牟利为人不齿,然短视频时代,因其成本低、收益高,相关产业链再度兴盛且愈演愈烈。
“卖惨”已成流量密码
近期刷微博或抖音,或许都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最多三四岁的小女孩,背着几乎与自己身高一半的竹筐,里面装满菜,摇摇晃晃走在村道上。此视频迅速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在抖音等平台快速传播。许多网友对小女孩表示同情,猜测其家境贫寒,纷纷询问视频作者小女孩家庭地址,希望寄年货、衣物,甚至资助学费。
随着视频传播与舆论发酵,登上微博头条和知乎热搜,引发更大范围讨论。网友通过原视频作者得知女孩家庭地址,部分人还联系当地政府询问情况。政府工作人员前往女孩家中,询问是否有困难,告知符合条件贫困家庭可获生活补贴、物资配给,适龄儿童学费、生活费也由国家承担。然而,小女孩亲人却称家庭收入不低,一年二三十万,生活无困难。小女孩背竹筐是因见姐姐背,就给了她一个竹筐和一颗菜,看似装满,实则因菜叶子大,重量很轻。
小女孩亲人回应被上传到抖音,网友发现被“耍”后,纷纷指责视频作者。女孩家长也很愤怒,要追究拍摄者“造谣”责任,原视频已被删除。虽闹剧未落幕,但对关心女孩的网友算有了不错结局,至少知道她生活不困难。不过,许多网友愤慨,指责原作者用小孩“博眼球”牟利,应追究责任。
实际上,类似事情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屡见不鲜,能引来不少关注与同情,给视频作者带来收入。“卖惨”成视频平台快速获取巨大流量的“密码”,只要获关注就能得全网流量曝光。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收入,后续带货、接广告都能轻松获利。诚然,不乏生活艰苦的家庭、个人,若网友好意能帮到他们,自是好事。但“卖惨”若成别有用心者敛财工具,就会适得其反。运营者若只抽取部分利润还好,可实际很多时候,账号运营者拿走大部分利润,只给受助人些许收入。
编故事“卖惨”已成产业链
其实,“卖惨”早形成完整产业链,从找出镜“困难户”,到根据情况编造更吸引人故事,再到专业主播培训和带货链条,国内乡镇和三四线城市有不少 MCN 机构。
早前,B 站一位 UP 主受粉丝建议,找到几位抖音“困难户”家乡。第一个目标是儿子摔断双腿、靠七旬老爹干农活养家的困难户。因无具体地址,UP 主通过画面线索,经一番寻找确定大致位置,却仍找不到具体住址。求助当地政府部门,接待的扶贫办人员表示当地登记困难户中无此情况,且一直给予困难户生活补助。
无奈,UP 主继续寻找,最终找到“困难户”家庭。一位老奶奶亲切接待,当被问儿子是否摔断腿无法工作时,老奶奶给予肯定答复,并带 UP 主一行人参观直播间。出镜的老爷爷在农地干活未归,与老奶奶闲聊中,UP 主得知开直播是儿子朋友说在家干活能轻松补贴家用,因儿子无法活动,只能父亲代为出镜。老奶奶还说一直在劝儿子别直播,让父亲多休息,六十多岁老人白天干活,晚上直播到凌晨,身体憔悴,收入 90% 归 MCN,自家仅得 10%,这点钱无法改变家庭状况,还影响老人健康。
面对此情况,UP 主一行头疼,只能婉拒挽留,放下慰问品离开,并将信息同步给当地扶贫办。显然,这是以真实困难户为工具、利用网友同情心牟利的典型实例,MCN 虽提供直播和流量帮助,但拿走 90% 收入,且因直播效果不佳,弊大于利。
若说这是个例,恐怕多数网友不信。从水滴筹骗保到直播“卖惨”,利用同情心牟利甚至两头吃的 MCN 机构屡见不鲜。评论区不少网友认为应封禁此类账号,但全禁又会让真正需帮助的人无法获关注。抖音等平台或许可与政府部门合作,如接入扶贫办等系统。接入后,需寻求网友帮助的主体在当地部门认证并记录到系统,反馈情况属实后,给予上传和直播权限,甚至对接困难主体银行账号,方便网友捐助。当然,此想法有诸多难点和问题待解决,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目前也没动力完善监督审核机制,往往舆论闹大才处理。
所以,建议大家在未确定对方困难情况且属实前,切勿随意捐款,可联系当地相关部门提供帮助,以免爱心被有心人利用,成为 MCN 机构“吃香喝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