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新经济和新消费的发展。看一些数据,2018 年全球人均 GDP 约 1.137 万美元,而中国刚突破了接近 1 万美元的大关。这意味着什么呢?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基于短缺经济的思维,但当 GDP 达到一定规模后,大家的思维就得转变,不能再停留在短期逻辑。
我出生于 60 年代,那时我们小孩还得一天三顿饭,而如今很多年轻人甚至不太在意晚饭,更多是在追求生活的品质和享受。你去武汉,晚上吃小龙虾,已经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追求体验。这点很重要,短期经济思维迟早会被抛弃,创业者们也不再是因为温饱而拼命,而是怀揣梦想,渴望新的生活方式,想真正改变世界和社会。
新消费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一步步演变来的。以住宿业为例,传统酒店注重功能性,比如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而民宿更强调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服务可以忽略。很多所谓的网红民宿失败,正是因为基础保障做不到位,中国的新消费虽然快速发展,但在保障层面仍有不足,这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紧密相关。大家忙于追逐明天的暴富梦,却少有人真正着眼于当下的稳健发展。那些能看得更远更深的,才可能走得更远。
另一个关键是消费场景的变化和用户画像的升级。大家可能会问,民宿和酒店具体区别在哪里?除了前面提到的体验和功能,旅行的本质是出行和放松。比如,有人背包去丽江,疗愈心灵。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家庭的意义反而变得更重要。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是多人出行,因为家庭是人们心灵的港湾。看现在夜宵消费,没人一个人买小龙虾,普遍是买家庭装,这样的消费需求显著改变了市场布局。
此外,现代人还缺乏真正的度假概念。我的一个朋友休假长达一个半月,这在我们的环境中真不多见。大家甚至连半周都不敢休息,担心失去工作。然而,有意识的人开始把实现自我价值和体验放在首位,长时间的度假需求会越来越普遍,而酒店很难满足这种经济高效、时间充裕的多天住宿需求。
个性化无疑是大势所趋。我们旗下有游轮项目,半小时的黄浦江游配合乐队伴奏,带来独特体验,这正是这个时代的脉搏所在。同时,我们强调高性价比,口号是“酒店一倍面积,一半价格”,这并非空谈,而是基于精准的商业模型构建。
谈到共享经济,我想澄清一些误区。所谓共享经济并非简单的“我买了很多车然后共享给你开”,那只是租赁模式。真正的共享经济是基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顺风车模式:我自己去某地,你正好顺路,我带你一程,这才是社会沉淀资产的智慧利用。房屋也是如此,房东买了房,如果自己不住,顺便出租给需要的人,这就是共享经济的精髓。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公寓采用的就是托管模式,合作伙伴多达 1200 家开发企业,正是这种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
面对新消费带来的住宿产业逻辑变革,大家创业时要紧跟时代脉搏,理解经济规律。新生活方式的兴起,离不开共享经济推动的成本降解和商业模型创新。在武汉这类城市,民宿转让价格高,利润空间小,这就要求我们把产品变成社交和体验类产品,与酒店形成明显差异化。同时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不能松懈,统一的服务标准及体验是保持竞争力的根本。
最后分享我个人经验,创业多年把公司做到了百亿规模,始终关注消费者需求。我深感,创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我们的这一代人已经很难再为生存所迫奋战,我们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贡献,让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