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再启征程:AR领域的新冒险与挑战

24次阅读

共计 8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 月底,作为细红线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低调现身联想创投 CEO 年会,全程保持沉默。这一低调姿态背后,是他再次站在舆论风暴中心的现实。

两个月前,罗永浩因细红线科技分配股权的问题遭到投资人炮轰。锤子科技的投资人郑刚公开指责,认为此举损害了锤子科技投资者的利益。然而,郑刚拒绝透露后续行动,仅表示“做了正确的事却未必被所有人认可”。尽管如此,细红线科技已顺利获得约 500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达 2 亿美元,展现了资本对其项目的信心。

罗永浩将此次创业视为人生最后一搏,目标是在未来 10 至 20 年内打造出超越智能手机的下一代计算平台。这一愿景与他早年对锤子手机的豪言壮语如出一辙。

多位与罗永浩有过交集的投资人、创业者和粉丝认为,罗永浩具备技术实力,但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行业环境及机遇。罗永浩本人则坚信:“如果相信天命,何必创业?”

然而,外界对罗永浩的质疑声依然存在。从新东方教师到牛博网创始人,再到锤子科技掌门人,罗永浩的创业生涯充满起伏。他曾多次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突破自我局限。

锤子科技的失败教训让罗永浩深刻意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坦言,锤子科技的失误在于团队组建耗时太久。如今,他试图调整管理风格,更加注重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

细红线科技目前处于初创阶段,团队规模仅二三十人,但正在迅速扩张。公司近期发布多个职位招聘,涵盖 XR 研发工程师、软件测试经理等领域,显示出其对人才的渴求。

即便面临诸多挑战,罗永浩依旧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他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投入数百乃至上千人的团队进行系统开发,同时探索多种退出路径,包括被并购的可能性。

王光熙指出,罗永浩若能优化团队合作模式并弥补自身短板,将极大提升成功的概率。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则认为,罗永浩的执着与热情虽易受挫折,但也为其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新东方讲师到锤子科技创始人,再到如今的 AR 领域探索者,罗永浩始终未曾停止折腾的脚步。即便外界评价褒贬不一,他依然坚持初心,不断尝试突破自我极限。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