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计划已经定下来了,微软正式对外宣布将裁员 1 万人,这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接近 5%。很有意思的是,早前微软还曾对此传言表示否认,称之为“谣言”,但不久后就颁布了这个决定。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思考,科技巨头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微软 CEO 纳德拉在公司博客中指出,裁员将在 2023 财年第三季结束前实施,并将这项举措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他表示,公司将通过削减成本来专注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的优先事项,强调关键领域还会继续招聘。此外,微软还将会在即将公布的第二财季财报中计入裁员相关的 12 亿美元支出。这笔钱主要用于裁员支出、硬件组合调整和办公室整合的费用。
根据最新数据,截止到去年 6 月,微软全球员工总数约为 22.1 万,此次裁员意味着削减了相当于 5% 的员工。而在美国的员工将获得高于市场水平的遣散费,包括提前两个月通知、六个月的医疗保险、股票激励以及职业过渡服务等。而非美国地区员工则按照当地劳动法进行补偿。
据报道,裁员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昨天就有 800 名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受到影响最大的部门包括 HoloLens、Edge 浏览器及市场营销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近期刚刚宣布实施了无限年假制度,这理论上允许员工在得到主管同意后无限制地请假,未休的年假也可以进行现金补偿。虽然这个制度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但其实也意味着公司未来裁员时不需要再按员工未休年假进行赔偿。
进行裁员这一决定或许早已在微软的高层心中酝酿。去年年底,纳德拉在接受采访时曾暗示,全球经济的变化会对微软产生影响,未来两年科技公司可能会面临挑战,因此提高运营效率势在必行,而裁员显然是最直接的手段。
在此同时,微软并没有减少其在战略领域的投资。尽管面临来自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诉讼,微软依然放话要继续进行对动视暴雪的收购,计划金额高达 687 亿美元。此外,微软还打算在 AI 领域方面继续对 OpenAI 进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将其 AI 工具全面整合进自己的 Office 办公软件和各种云服务中。
微软这次是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裁员,但并不是最大规模。2009 年经济危机时,微软就宣布裁员 5800 人,而在 2014 年,纳德拉上任不久就裁员 1.8 万人。此次裁员虽然名义上不算太大,但在科技行业,许多巨头们所经历的裁员风潮近来颇为引人关注。
比如,亚马逊本月初也宣布裁员 1.8 万人,这是其 28 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而 Meta 则在去年底宣布裁员 1.1 万人,这也是该公司首次裁员。其他公司如 Salesforce、推特和特斯拉也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一年来,科技行业裁员的情景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根据咨询公司 CGC 的统计,2022 年,美国科技行业的裁员人数已经超过 97171 人,成为了有记载以来裁员最多的一年。同时,从去年年初到现在,超过 1200 家科技公司已经实施了裁员,光在过去的 20 天里,已有 100 多家公司发布了裁员通知,累计人数超过 23000 人。人力资源及招聘岗位受影响最大,各家公司普遍不愿意失去那些高价值的技术人才。
然而,尽管发生了大规模裁员,科技公司的员工总数依然高于 2021 年的水平。换句话说,这些裁员主要是为了弥补过去一年里的扩张。而对照亚马逊和微软的迅猛增长,许多科技公司在过去两年间都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纳德拉在达沃斯的采访中也提到,需求回归常态,微软必须提高生产力以保持增长。
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居家隔离,电商、远程办公及其他相关服务需求大幅上升,使得多家科技公司在当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长契机。而随着经济逐渐复苏,科技公司出现了一定的“逆风”,股市压力、通货膨胀等都对它们的未来产生了影响。
如今,随着美联储步步紧逼加息,市场也逐渐变得冷酷起来。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国经济在未来一年面临衰退的可能性已经达到 61%。虽然近来经常提及的“软着陆”仍未实现,但许多科技公司却在为资金的流失而感到压力。投身于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在资金需求上十分依赖投资,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调整策略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尽管现今的科技收缩与上世纪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背景大相径庭,但许多行业观察家认为,现阶段的科技巨头在面对经济下行时,仍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如今的微软和亚马逊已经深深扎根于整个经济体系中,相较于过去的青涩初创企业,它们所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同。
总的来说,虽然裁员给科技行业带来了动荡,但不少公司依然在关键领域坚持投资和发展。未来的市场将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