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带领豫菜复兴?

33次阅读

共计 16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开封市商务局与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正式开始创建“豫菜之都”和“河南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这一行动旨在提升豫菜的知名度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复兴。在过去,虽然河南省政府早在 1999 年就提出过“振兴豫菜”的目标,但直到现在,豫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外界提到地方美食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麻辣的川菜、细腻的粤菜和清甜的淮扬菜等。然而,豫菜在美食界的存在感却相对薄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豫菜被推崇为“八大菜系之母”,但近年来随着其他菜系的崛起,豫菜逐渐被遗忘。如今,提起豫菜,很多外地人可能只听说过烩面和胡辣汤,而连当地人也会感到一阵无奈。

实际上,在 1999 年以来的这二十多年里,虽然政府多次尝试提升豫菜的影响力,但成效却不明显。近些年来,随着文旅与餐饮市场的升温,豫菜衰落的现象被愈加放大。自去年以来,河南官方对豫菜振兴的提法频频出现,而开封、郑州、洛阳、信阳、安阳等地也纷纷开始行动。那么,在这一轮变革中,究竟是谁能承担起豫菜振兴的重任呢?

尴尬的现状

2018 年,在郑州举办的“中国菜”活动上,评选出河南十大传统经典名菜。让人惊讶的是,许多本地人除了豫式黄河鲤鱼外,几乎对其他菜肴都没什么印象。这正是豫菜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几年前,《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火爆时,虽然提到了一些河南地方特色,但可见的豫菜身影寥寥无几。

虽然河南是一个拥有超过亿人户籍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原,历史上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但如今的豫菜却与其他菜系(如川菜、粤菜等)难以并驾齐驱。早在商朝,烹调创建者伊尹就提出“调和五味”的烹饪理论,而北宋时期的豫菜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含色、香、味、形、器的完整体系。然而,时至今日,豫菜却在其他八大菜系面前低调得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愤慨,“这种现象让我们感到羞愧和悲哀”。

因此,振兴豫菜已成为河南全省的共识。2007 年,河南省发布了《豫菜基本规范》,开始系统性地对豫菜进行定义和规范,并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发展,重新塑造豫菜的形象。

在豫菜发展的路上,有着明确的区划和口味定位:豫东以开封为代表,保留传统扒制菜肴;豫西以洛阳为主,突出水席;豫南以信阳为典型,重视炖菜;豫北则侧重用好土特产。这些细分领域将为豫菜的复兴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

振兴的机遇

随着“豫菜之都”计划的提出,河南将豫菜振兴的机会重新摆到桌面上。在全国消费恢复和扩大的背景下,地方菜的名声及其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地方餐饮的发力不仅会有效推动当地经济,也将提高消费者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以川菜为例,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川菜门店数量已超过 32 万家,稳居全国第一。而河南在努力探索豫菜复兴之路的同时,正面临着消费增速转型的挑战。根据数据显示,河南的社消零总额增速仅为 5.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行业发展显得较为滞后。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豫菜复兴的关键。在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文旅战略中,“复兴豫菜”的理念被不断强调,每个地方都在努力寻求在经济复苏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

开封作为豫菜振兴的核心城市,正在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致力于打造“宋宴”这一文化 IP。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的宴会礼仪和文化将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餐饮市场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保留传统,更是为了迎接更好的市场机会。这一策略也为其他城市的豫菜发展提供了借鉴。

通过融合并发展豫菜的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河南的目标是使豫菜不仅能够在当地生根发芽,还能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真正做到“豫菜出圈”。开封的努力将有助于把豫菜的传统技艺保留下来,再带动郑州、洛阳等美食城市形成良性互动,打造出一条美食文化交流的“黄金链”。

总体来说,豫菜的振兴任重而道远,但蕴藏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却为其提供了无限可能。只有适应市场变化,主动拥抱消费者需求,豫菜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生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