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4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来过香港多次,以往总是商务活动缠身,不是参加上市仪式,就是洽谈跨国并购,又或是中转过站,几乎没有机会在这座城市随意漫步。此次来港前做了些攻略,看到一篇文章推荐了街边小店“合益泰小食”,文中第一句“米其林推荐的老字号,据说它家的肠粉全港第一”便吸引了我,于是决定将合益泰作为抵港第一顿中饭的打卡地。
小店位于香港深水埗,我从未涉足过这个区域。一出深水埗地铁站,扑面而来的热闹喧嚣和人间烟火让我一阵眩晕,瞬间仿佛回到了国内二三线城市十年前的城乡结合部。深水埗区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工商业区之一,也曾是大量贫穷人口居住密集区。这里小巷纵横交错,街道两边布满了各种小店小摊,出售的产品以服装、电子类为主,许多小摊卖的东西大同小异。一路穿行,耳边叫卖声、揽客声、喇叭声此起彼伏,竞争激烈,谋生着实不易。
当在小巷里寻找到合益泰小食店面时,我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网上极力推荐的“宝藏小店”!小店是居民楼的底层门面,目测也就二三十平米,装修极为简陋,店里摆着六七个小桌,坐满了吃客,门口还有七八人排队取食。一个小桌可坐四五人,食客需拼桌吃饭。我找了个位子坐下,不知如何点餐,便学着旁边本地大叔的样子要了一个皮蛋瘦肉粥、一份肠粉加上两个粉果。很快,小食上桌。先喝一口粥,皮蛋瘦肉和长粒米经过长时间熬煮已交融在一起,一匙入口,皮蛋的胶质口感、瘦肉的筋道鲜味加上微甜的米香完美融合,热流从喉咙直抵胃里,瞬间一股暖意从体内升起,驱散了冬日的寒气和一上午的航程疲乏。我点的细肠粉,每根和粉笔差不多长短粗细,肠粉入口后顿觉一阵酥软热麻,配上不知名的特色酱料和有嚼头的粉果,确实令人回味。结账时,老板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英语,说的粤语我又听不懂,最后还是用笔写了“44”,我才知道价格。小店没有 POS 机,也不接受微信支付宝,只能付现金。老板看出我现金不多付钱时的心痛表情,微微一笑说他们开店几十年了,一直只收现金。
香港有许多这样深藏小巷,外貌看似“不响”甚至简陋的美食小馆,往往家族经营几十年,只做少量品种的特色美食,任凭岁月变迁,只求保住品质口碑,在高楼大厦间,在喧闹摊位旁,安抚着有缘食客的肠胃和灵魂。当晚一位好兄弟为我接风,问我想吃什么,我说要吃香港本帮风味,于是他安排了湾仔的福临门,号称“富豪餐厅”,是本土大佬明星喜爱的粤菜馆之一。兄弟几年前从上海来到香港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局主席,为人豪爽。在兄弟局吃饭很开心,一边品尝纯正本土佳肴,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身心放松。吃完饭 8 点多,兄弟和我都是安徽同乡,他问我要不要掼蛋。我一愣:在香港的粤菜馆掼蛋?香港现在也流行掼蛋了?他说掼蛋已经从江苏安徽一路南下风靡到深圳,现在传到香港了。旁边估计 50 多岁的本地服务员一听我们要掼蛋,立刻利索地把包房角落里的一张小方桌拖出来,铺上桌布,瞬间布置好一个牌桌并打开两盒新扑克牌,还连声道歉说今天店里掼蛋专用扑克(牌身瘦长)已经用完,只有普通扑克……看到这一幕,我目瞪口呆。从未想过,香港与内地,因为掼蛋,此刻悄然融合。
大佬,不响
香港商界大佬众多,此次来港也是专程参加导师陈琦伟教授发起的“亚洲商务大学堂”成立典礼和高峰论坛,现场聆听香港商界知名大咖们的见解。活动地址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位于中环半山,绿树葱茏,风景优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先生、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先生、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先生、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先生、知名作家主持人评论人梁文道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等多位重量级香港商界学界大咖莅临会场,相继登场,每人平均分享半小时,“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梁锦松先生是香港金融界的传奇,曾任花旗银行香港行长、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副主席、香港财政司司长、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等重要职务。梁先生说:在不确定、模糊、复杂的世界,要用爱来做好事,但又要做得好。做的事情,要思考是不是为人类做好事,为国家做贡献。做企业不一定要上市,南丰集团目前没有上市依旧发展得很好。因为公司没有上市,内地民众只知道梁锦松夫妇,却不知他带领的南丰集团已悄然从传统的纺织、地产拓展到金融投资和生命健康,拥有当今中国最大的康复医院集团。梁先生脸上永远带着温文儒雅的笑容,我和他说几年前曾在香港中环的一个小教堂里看到他一个人在做祷告,便没敢上前打扰。与梁锦松先生的温和发言不同,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先生的发言则严厉得多。陈启宗主席是香港企业界公认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一直有深入的思考与见解。大会主办方给陈总的题目是《全球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没想到他一上场就直言今天这个发言题目不妥,顿时全场皆惊。他接着解释,说当今企业哪有什么机遇,几乎都是挑战!陈先生表示:在这个时代,企业家最关键的是要思考“如何活下去”,而不是如何扩张,要赚多少钱。这个时代想要发展得更好,要去了解完整的历史,聆听世界的声音,坚持终身学习,脚踏实地。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过去十几年世界道德标准的下滑速度前所未有!”在说这句话时,他面色凝重甚至有些悲伤。
瑞安集团因开发上海新天地而广为人知,罗康瑞主席更是上海老百姓熟悉的香港企业家之一。罗康瑞主席带来了《如何把 family business 变成 business family》这一主题分享。香港大财团云集,这些财团家族财富和产业如何传承与管理?罗先生的发言让我感慨良多。罗氏家族传承的核心价值观为:家族成员必须是正直、诚实和谦卑的;家族成员必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对社会进行积极和高效的贡献……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大家族掌门人如此全面介绍自己家族产业传承与管理的核心“秘笈”,罗先生语气平和,娓娓道来,直击人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许多百亿千亿富豪在近几年都遭遇危机瞬间坠落或分崩离析,这些老板们真该来听听罗先生的教诲。
梁锦松主席生于 1952 年,陈启宗主席出生于 1949 年,罗康瑞主席出生于 1948 年。三位大佬均 70 多岁,身健神壮,思路敏捷,妙语连篇。他们就像《繁花》的那位“爷叔”,历经无数商界风云变幻,看透世间诸相,懂得细水长流。他们的共同底色也是“不响”,平时很少在公众场合夸夸其谈、上镜做秀,但愿意在学术氛围浓重的小型论坛给年青创业者或学者分享毕生精华心得。与香港这些低调不响的大佬相比,内地那些暴富后整天上财经头条甚至娱乐头条的富豪们,真该好好反思与学习。企业的长青之道或许就藏在这“不响”中!
香港,不响
这几年,提到香港,最多的标签就是“外资撤离、香港衰落”。此次来港,每天都要 Citywalk 近 2 万步,穿行于九龙和中环的大街小道,想亲身感受一下香港目前“衰落”到何种程度,考察结果令我吃惊。旺角、尖沙咀、铜锣湾、湾仔、中环……所有的核心商业区都人流如潮、商贩云集,很少看到空置的商铺(现在上海核心商业区已经有不少商铺长期空置)。不管是大酒店还是街边小馆,晚上 8 点多我看到的各色饭店酒吧上座率基本超过七成,一些热门饭店门口都排着长队。
此次来香港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街上挂着粤港两地牌照的车随处可见,香港和内地的融合力度极大加速。我有好几个朋友专程从深圳来看我一起喝下午茶,他们基本都是办了“优才”入籍香港,在深圳香港两地都有房,子女在香港读书,业务也横跨两地。内地优质人才涌入香港正在给香港带来新的活力和财富。
我公司的主业是股权投资和并购投行,这两个行业都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特地约两个领域的两位朋友分别碰头交流。一位 80 后的好朋友几年前在香港创办了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请的高管也是国际大机构的精英。我曾为他担心能否生存下来。这次到他位于中环置地广场上一幢写字楼的办公室来喝茶,听他介绍目前基金已经管理超过 15 亿美元,投出十多个独角兽科技项目,在上海知名写字楼也设立办公室,业务发展迅猛。他说这得感谢香港独特的历史背景、区位优势和深厚的金融中心底蕴,让他们公司成为境外资金投资国内优质头部科技企业的一个“通道”,他们的 LP(基金有限合伙人)有 800 多个以境外机构为主,内地只要有好的项目,他们能很快发起一支专项基金单笔投出去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他说这些国外机构投资者还有个好处,就是非常专业和成熟,如果基金投资项目出事 LP 损失惨重,这些机构 LP 也会“愿赌服输”不会上门来找 GP(基金管理人)麻烦。对比国内现在 PE 行业的募资与投资惨烈现状,我听了也很羡慕。
香港证监会披露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1.335 万亿港元,由 2022 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反弹 15%。2022 年第四季度至 2023 年上半年共录得 690 亿港元资金净流入,较 2022 年前三季度增长超过 3 倍。非香港投资者占管理资产规模的 64%。2022 年,香港的管理资产规模为 30.5 万亿港元(3.9 万亿美元),并录得 880 亿港元(110 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上面这些数字可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只不过香港选择了“不响”!
香港还潜伏着一个美国投行的“大鳄”,这家机构也选择了“不响”,闷声发财,承揽了恒大、碧桂园、海航、佳兆业、泰禾、远洋、新力等多个中国著名企业的债务重组投行业务。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华利安投行(Houlihan Lokey)。华利安的优势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美国 10 亿美元以下的并购交易顾问中排名第一名;二是华利安的财务重组在全球排名第一;三是华利安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并购公平意见顾问。离开香港当天中午,华利安中国区总裁陈为民先生在香港老牌饭店“镛记”请我吃饭。镛记烧鹅名闻天下,我之前到香港也都会争取吃一次这里的烧鹅,每次来吃都留下了美好味觉回忆。我问陈总最近在忙什么,他说刚做完国内一家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我一查上市公司公告该笔交易金额近 10 亿,于是问他为什么没见华利安在媒体或他个人在朋友圈发“庆功公告”?陈总说我们公司不喜欢宣传曝光,我个人也受公司文化的影响尽量低调……《繁花》一剧让“不响”两个字广为传播,以我在上海 30 年的生活经历,确实上海的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从容淡泊的气度,在这里生活久了自然有一种“不响”的底蕴。香港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发家背景高度相似,两地人民的互通交流也历史悠久。看看汇丰银行的官方介绍就知道香港和上海“姐妹花”在 100 多年前是如何的辉煌——“HSBC is named after its founding member,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865 to finance the growing trade between Europe, India and China.”。比起上海,香港的气质或许更加契合“不响”二字。“不响”不代表“不争”,只不过有大智慧的个人、企业或城市懂得静水流深、潜龙在渊,知道世界远阔、山高水长。愿你能懂一个“不响”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