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福麻辣烫:从快速扩张到上市战略

5次阅读

共计 15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杨国福麻辣烫,即将迈入资本市场。2022 年 2 月 23 日,这家成立近 20 年的知名麻辣烫品牌正式递交了招股书。作为一家坚信“自己做一把手更踏实”的公司,杨国福一直坚持不用大量融资,而是通过加盟迅速扩张,现已有近 6000 家店铺。它从一个东北地方的小吃,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川渝特色品牌,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看到它的足迹。

杨国福的成长之路

杨国福 30 岁时,偶然接触到麻辣烫,被其火爆的市场吸引。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口味,他花费三年时间改良底汤,降低辣度,使麻辣烫更加符合东北地区消费者的口味。这一调整带领杨国福打破区域限制,逐渐走向全国。截止到 2021 年 9 月,只是在全球范围内,就有超过五千七百家名为杨国福的麻辣烫店面,彰显其庞大的市场规模。

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的背后

不同于直营店,绝大部分杨国福店铺都是加盟商开设的。公司主要通过品牌授权、装修指导、底料供应和部分产品供给合作商,赚取加盟费用和食材销售差价。数据显示,超过 90% 的收入来自加盟店,食品原料和调味品的销售毛利在 20% 到 40% 之间。此外,公司也在尝试自我零售业务,如麻辣烫的自热锅等产品线刚刚起步,但未来潜力巨大。

这种供应链结构,让杨国福实现了“铺天盖地”的扩张:最快的一年内,可以新开 1467 家店,一天大概四家,带来了惊人的市场份额。2020 年,杨国福在行业中占据 4.3% 的份额,较为分散但势头强劲。

盈利模型:供应链与餐饮的结合

从毛利率看,杨国福相较于行业领头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略显逊色。2021 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约为 30%,而同行如海底捞可达 60%。其收入结构也反映了公司偏重供应链的经营模式:大量出售食材给加盟店,利润空间受限;同时,品牌授权和加盟费占据了大部分收入。这意味着,杨国福更像是一家供应链公司,依赖于稳定而规模化的加盟体系,来支撑其高速增长。

加盟的优势与隐患

加盟带来了许多好处:低成本延伸品牌,无需承担门店的人力和高昂租金,也避免了经营风险。公司 2021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 114%,显示出加盟模式带来的盈利能力。同时,加盟模式还能提供稳定现金流——顾客线上支付订单,形成快速回笼资金。较短的应付账款周期,保证了杨国福有充裕的现金流支持扩张。

然而,快速扩张也伴随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屡次被曝光,成为行业重大的隐患。2021 年,北京市食药监通报中,杨国福的门店排名第二,部分门店被曝存在食材受污染等卫生问题。这不仅影响品牌信誉,还会增加经营成本,抑制加盟的积极性。多地点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提示杨国福必须面对加盟商管理、供应链监管的巨大压力。

为何要上市?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虽说公司财务健康,拥有超 5 亿元的闲置资金,没有外债,但为何依然选择上市?主要目的在于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未来扩张战略。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开出 1000 家新店,到 2025 年,国内将达 9000 家,海外店铺也将逐步布局。

但扩张并非没有难题。饮食文化差异,尤其是四川以外的地区,很多地方不接受辣味过重的麻辣烫。此外,低线城市成为主要的增长目标,而在一线城市,外卖份额已饱和,店铺间的竞争也会加剧。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差异巨大,如何平衡全国各地的市场,将是杨国福未来的主要挑战。

而且,杨国福希望借助“向高端靠拢”,以类似星巴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提升品牌形象。这意味着,未来不仅仅是加盟扩张,更要深度布局品牌价值,将麻辣烫塑造成一种“高端快餐 + 生活方式”的新符号。然而,与星巴克从高端走向大众不同,杨国福面临更大的难题——如何提升品牌溢价,打破“平民快餐”的标签,实现差异化竞争。

总的来看,杨国福的未来虽充满希望,但也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其从供应链到品牌升级的战略布局,将直接影响其在热辣餐饮市场的持续竞争力。面对内部管理、食品安全以及文化差异的挑战,杨国福能否成功转型,值得行业和投资者密切关注。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