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国产 3A 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其取景地也随之出圈。近年来,从淄博烧烤起,诸多城市靠非经济因素走红,各地政府在泛文化领域重金投入塑造 IP,中国城市竞争赛道正改变。
城市竞争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城市竞争主要是工业产值比拼,当时靠工农业总产值衡量,各城市工厂众多。但改革开放后,这些小工厂受乡镇、外资和民营企业冲击,90 年代在国企改革中大多覆灭。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化企业成为城市名片,如青岛的“五朵金花”,杭州的阿里、娃哈哈、农夫山泉,深圳的万科、大疆、华为等。世界 500 强等榜单成为城市竞争新战场。
赛道转变的原因
近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数据与百姓微观感受温差拉大。如今年上半年,楼市百城二手房价格下跌,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下降;股市市值大幅缩水;失信人员增多。经济发展普惠性减弱,百姓挣钱难,对宏观经济数据关注度下降,转而关注游戏、旅游、影视等泛文化领域,资本和人才也随之涌入,爆款诞生。
经济增速放缓未必是坏事,如日本 90 年代起经济停滞,但动漫和电影产业繁荣。泛文化产品出精品需时间打磨,中国告别高增长时代,人们心态平和,愿意花时间做感兴趣的事,这利于技艺传承和文化发展,也给“文科类”城市机会。
逆城市化与城市选择观变化
这个夏天杭州酷热,团队小伙伴逃离杭州,到北戴河、承德、乌兰布统等地避暑并移动办公。类似情况不少,自由职业者和互联网创业人增多,流动办公成常态。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逆城市化,互联网技术使流动办公成为可能,全球数字游民数量增加。年轻人选择观更自我、多元,看重城市人文环境和生活品质,不再只关注赚钱。这体现在城建论坛式微,小红书上关于城市微观生活的分享讨论增多。
城市竞争赛道的改变
城市发展进入软件运营阶段,人们关注微观感受,促使城市竞争赛道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城市排名固化,总量靠后的城市需在文化、微观体验方面突围,否则会输掉第三波城市竞赛。
城市吸引力排名正洗牌,未来中国城市将分化为三类。第一类是北京、成都、杭州等综合型城市,产业经济发达,自然人文环境好,对标东京,即使经济停滞人口减少,仍具吸引力,是新赛道产业和冠军企业诞生地。
第二类是厦门、珠海等小而美发达城市,或潮汕、黄山等特色城市,经济未必靠前但人气旺,有的成影视游戏取景地,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如张家界因《阿凡达》成名,安吉靠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
第三类是新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但缺乏吸引力,若不能突破文化软实力,即便 GDP 排名靠前,也难成国家形象代表。全球知名城市如巴黎、伦敦等,人们更关注其文化特色而非 GDP。日本京都市 GDP 不高,但知名度和游客量可观,中国城市可借鉴其经验,选准赛道展现独特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