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12大关键认知:警惕虚假造芯与投资陷阱

7次阅读

共计 13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区别

半导体、集成电路 (IC) 和芯片这三个概念常被混淆。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半导体 是基础材料,就像造纸用的纤维;集成电路 是由多个电路组成的系统,就像一沓纸张;而 芯片 则是被加工成书本或笔记本的成品。

风险投资的起点:仙童半导体

被称为半导体行业风险投资开山祖师的仙童半导体,诞生于一家摄影器材公司向其技术团队投资的 130 万美元。这种“技术加资本”的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也创造了资本高回报的机会,随后成为硅谷许多科技企业的典范。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真实短板

很多人误以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实力薄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芯片设计环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消费电子和通信芯片领域涌现出全球竞争力企业。真正的瓶颈主要在上游制造工艺,尤其是核心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设计自动化 (EDA) 工具领域,这些领域需要长时间积累和突破。

人才缺口巨大且流失严重

截至 2019 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数约 51 万,预计 2022 年人才需求将达到 74 万,缺口超过 20 万,涵盖设计、制造到管理各层面。此外,顶尖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过去几十年间,约有两万名清北毕业生流向了硅谷。

产业链环节多且复杂

半导体产业链覆盖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细分环节。例如 ASML 的 EUV 光刻机,7 纳米制程设备由 10 万个零件组成,重达 180 吨,涉及逾 5000 家供应商。复杂的产业分工意味着机会丰富,但也意味着高资金门槛和技术挑战,风险投资需要谨慎选择布局领域。

产业资本构成及其优势

我国半导体投资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产业资本(如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中科创星、武岳峰资本等)和头部风险投资(经纬、高瓴、红杉等)。产业资本在资源和订单支持上优势明显,很多创业公司青睐与其合作,甚至愿意压低估值以换取产业资源。

警惕“PPT 造芯”和炒作风潮

随着半导体成为资本追捧重点,部分公司打着“卡脖子技术”旗号,实则依托空洞 PPT 荣获政府及产业基金支持,甚至借势炒作股市关注,风险极大。投资应当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半导体投资需要耐心和长期视角

从业者应清楚,半导体是场马拉松。以三星为例,研发内存用时 13 年才盈利,华为海思十年耗资 1600 亿。行业资金投入巨大,门槛高,不适合追求短期快钱的投资模式。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创业企业和投资人。

科创板和北交所推动行业发展

资本市场的开放加快了半导体行业发展步伐。科创板、北交所的设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机制,促进了投融资活跃和技术创新。

理智看待投资热潮及其挑战

虽然大量资金涌入加速短板突破,但也导致创业成本飙升,尤其是人才成本水涨船高。同时,产业巨头进入细分赛道,竞争加剧,新进入者面临压力。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建设半导体基金,出现重复投资和局部过热现象,需加强规划和统筹。

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

信息产业正经历从“电到光”的转型,未来消费电子将迈向“消费光子”时代。光学技术能成为科学技术的关键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将驱动下一轮科技进步。光电芯片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半导体突破摩尔定律限制、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新机遇。

估值虚高风险需警惕

资金供过于求导致部分项目估值脱离实际,一级市场估值高企甚至引发二级市场倒挂,企业上市频现破发现象。行业发展需警惕估值虚高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