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新政:购房政策松绑,影响几何?

5次阅读

共计 12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北京楼市新政终于落地,非京籍购房者的限购政策迎来了重大调整。这次政策发布于 9 月 30 日,作为全国一线城市中最新的举措,与此前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政策一样,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

新出台的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支持力度,以及减轻非京籍家庭的购房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京籍家庭在北京五环内购房的社保年限要求,从先前的 5 年降低至 3 年,而五环外则降至 2 年。这意味着,很多购房者可以更快地满足购房条件。

此次政策对市场的调解显而易见。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将有效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同时也会增强市场信心,激发购房活力。根据一些专家的分析,北京的这一轮政策调整已基本到位,预计将促使二手房的成交量稳定在 1.3 万套左右,对新建住宅市场也将有一定的企稳作用。

在政策实施之前,北京的“限购”政策被认为是全国最严格的。大多数地区的非京籍购房者,要满足至少 5 年的社保或个税缴纳要求,通州区的限购政策甚至更加严苛。不过,随着新的政策出台,限购的门槛明显降低。中指研究院的政策研究总监指出,本次限购政策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市场活跃度。

除了限购门槛的降低,北京市还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目前,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已降低到全国统一下限,二套房则不再区分五环内外,统一降至 20%。这一调整将有助于购房者,尤其是首次购房者,减轻购房压力。

与此同时,新政中增加了对有二孩及以上家庭的公积金贷款支持,推高了贷款额度,这无疑有助于多孩家庭购房,进一步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早在今年,北京就开始加大对绿色建筑和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的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而此次的政策实施则将进一步加强这一趋势。

另外,北京的楼市新政还决定取消普宅和非普宅的标准。这一变化将降低非普宅的交易税费,进而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而取消普宅认定标准则有助于企业更灵活地调整产品类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调整。城市在资源配置方面将更加注重对轨道交通周边用地的开发,以推动区域发展。这标志着,北京不仅仅是在调整政策,更是在积极探索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而在政策落地的同一天,北京市的土地供应力度也在加大。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拟供应的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 9 宗地。这些举措说明,北京在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努力应对新变化。

据业内分析,自今年以来,北京已经发布了多次楼市宽松政策,显示出市场回暖的迹象。预计 10 月份,市场成交量将稳中有升,尤其是在新政策的推动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己方政策力度有所放宽,但专家认为,北京作为首都,依然会保持对市场的慎重管理,全面放开限购的可能性较小。

总的来说,北京这次的楼市新政,既是对过去几年的严格调控政策的一次调整,也是适应市场变化、回应购房者需求的一次积极举措。随着政策逐步生效,短期内市场信心将有所恢复,并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打下基础。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