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省会汽车突围之路:转型迎新机遇

6次阅读

共计 16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广州,曾经的中国汽车之都,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2024 年前三季度,广州的 GDP 达到了 22149.95 亿元,排名全国第五,但同比仅增长 2.0%,在全国多达 25 个万亿级城市中,表现偏弱。特别是在汽车产业方面,成为了拉后腿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广州汽车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下降了 17.4%,显示出产业深度转型的压力。

不过,广州汽车产业的低迷并不是全国汽车产业的普遍趋势。与广州竞争的城市如重庆、西安、郑州、合肥和常州等,都在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步伐。有趣的是,重庆在上半年汽车产量已超过广州,跃升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成为新晋的“汽车第一城”。这背后,与重庆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密不可分。

广州汽车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作为中国汽车第一城,广州曾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2023 年产量达到 318 万辆,占全国的 10% 以上。广州汽车产业的核心,离不开广汽集团。广汽旗下拥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众多品牌,依靠其不断扩大的产量,一度支撑广州的汽车产业辉煌。这十年,广汽集团产量屡创佳绩,从 2013 年的 100 万辆到 2017 年的 200 万辆,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广州汽车的半壁江山。

然而,近年来,广汽的高速增速有所放缓。今年,广汽汽车产业增长仅 2%,进入了“增速调整期”。尤其是在 2023 年,产量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同比下降 26%,直接影响到广州汽车产业的整体表现。广州汽车的光芒似乎逐渐褪去,而同期,重庆等城市不断崛起,反映出产业转移与升级的激烈竞争。

重庆的逆袭与新能源战略

重庆的汽车产业历来有着雄厚的基础,但在 2018 年前后曾遭遇低迷,第一的宝座曾一度失落。然而,重庆没有放弃,从战略层面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重点引入赛力斯与华为合作,塑造问界品牌,还积极推动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产品。今年上半年,重庆的汽车产量已达 121.4 万辆,重新夺回全国第一的地位,显示其新能源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比之下,广州在新能源领域动作稍显缓慢。广州的日系合资品牌如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转型新能源的步伐较慢,旗下电动车品牌如广汽埃安虽然推出,但销量同比下降显著。不仅如此,广州的电动汽车普及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 年新能源车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20% 左右,而全国比例接近 32%。

专家指出,广州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留恋燃油车”,支持力度不足,制约了产业的未来潜力。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将成为突破的“钥匙”。

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事实上,很多在新能源布局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比如合肥、上海、西安等,都在加速产业升级。合肥 2024 年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 100 万辆,快赶上传统汽车产量。广州也在积极行动,今年 8 月出台了《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智能电动转型,多赛道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推动自动驾驶商用化,以及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广州的目标是到 2027 年,汽车产量超过 320 万辆,这个数字与 2023 年的产量几乎持平。广州还计划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氢能等未来技术方向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广州在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和低空经济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城市,相关企业,如文远知行已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市值超过 300 亿元。飞行汽车方面,广州的小鹏汇天已在黄埔建成首个大规模产能的飞行汽车工厂,年产能达 1 万台。

产业协作与区域联动

未来,广州应借鉴长三角的产业分工经验,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例如,可以与佛山、东莞、江门等城市建立更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这不仅能减少产业链断裂的风险,还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企业应在创新中寻求合作,将风险转嫁,才更有可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突围。

总结来看,广州汽车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期。新能源、自动驾驶、飞行汽车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一定挑战。只要抓住技术创新、产业合作的核心,广州完全有可能重振雄风,再次夺回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