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品牌如何突破流量困局

7次阅读

共计 102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的兴起,许多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这种模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雕爷曾发文指出,‘主播赚真金白银,消费者薅羊毛,品牌商赚曝光度,平台抽税’,揭示了当前营销生态中的利益分配失衡。

与此同时,大量新消费品牌过度依赖流量红利,忽视了长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正如时趣 CEO 张锐所言,很多企业将精力放在追逐短期效益上,却忽略了品牌的本质内涵。这些品牌看似风光一时,却难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品牌的核心在于心理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同样适用于消费行为研究。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时,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需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耐克与拼多多仿款鞋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物理特性上,更在于品牌赋予的精神象征意义。

因此,单纯依靠低价策略无法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真正的成功来自于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与归属感。那些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独特形象的品牌,才能抵御市场竞争的冲击,并实现持续增长。

数字化转型助力品牌重塑

当前,中国正迎来一波新的消费浪潮。这一轮机遇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包括新媒体传播、新型零售渠道以及创新型产品开发。然而,这些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想打造世界级的消费帝国,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 新一代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增强;
  • 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工具优化运营效率;
  • 构建多元化且互补的专业服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最优秀的创始人也无法单凭自身力量完成这一切。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品牌视觉设计、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

避免单一渠道依赖

历史经验表明,过分依赖某一家电商平台可能会限制品牌的成长空间。传统意义上的‘淘品牌’之所以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们缺乏足够的独立性。相反,成功的案例往往来自于那些能够在多个平台上灵活切换并保持一致品牌形象的企业。

此外,频繁参与促销活动虽然短期内能够刺激销量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品牌形象。理想状态下,品牌应当营造一种积极正面的氛围,使消费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文科思维引领未来趋势

在过去几年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成功的创业项目。然而,随着技术门槛降低,单纯的技术驱动已不足以区分胜负。未来属于那些擅长运用人文精神打造差异化体验的品牌。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市场营销,都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从而更好地连接目标受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