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O边缘云姚欣:构建下一代应用的基础设施

6次阅读

共计 17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PPIO 边缘云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姚欣,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16 年前,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创业做 PPTV,后加入蓝驰创投,又创办了 PPIO。PPIO 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服务平台,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结合多种技术,汇聚边缘服务器资源,构建分布式云服务,为边缘计算场景服务,已成为多家企业的分布式云服务主要提供商。

计算架构的演变趋势

姚欣认为,从现代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架构每 20 年变化一次,如 1990 年代个人电脑取代大型机。未来 10 或 20 年,分布式计算架构将成主流,甚至取代中心化云计算。原因是未来数据生成位置将改变,IOT 物联网兴起和智能手机算力提升,大量数据在边缘侧和端点侧生成,未来 5 年近 73% 的数据将在此产生。为获更好应用性能,计算服务要靠近数据生成位置,所以边缘计算是趋势。同时,因数据存储量大要降成本,以及隐私、法规等限制,需基于边缘计算技术进行本地化计算。

边缘计算的低延迟挑战

边缘计算的重要特征是低延迟。如今多数互联网应用延迟为秒级,而云游戏、视频会议、车联网等新一代应用,端到端延迟需控制在 50 毫秒甚至 10 毫秒左右。以云游戏为例,云端渲染画面传输到手机,延迟要控制在 30 到 50 毫秒内;自动驾驶延迟需控制在 2 到 5 毫秒左右。时延由服务器端计算时延、互联网网络传输时延和手机连接空口时延构成,其中互联网传输时延占比最大。要降低延迟,只能减少传输距离,实现超低延迟需访问市区内 10 到 20 公里范围内的云计算服务器,这导致边缘云的基础设施等与中心云有很大不同,要在非标准化环境下提供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服务。

PPIO 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中国大部分中心云部署在大城市,二三线城市数据中心机架未充分利用,全国平均上架率仅 53%,二三线城市更低。姚欣受 PPTV 开发中利用闲置资源组建分布式网络的启发,3 年前启动 PPIO 项目。PPIO 专注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整合连接大量未充分利用的小型数据中心和闲置服务器,为附近 5 到 10 公里用户服务,获更低延迟和更广连接带宽,为下一代应用创造基础设施。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打通闲置微型数据中心,疫情加快了合作网络覆盖速度,现有数百个地区级合作伙伴提供数千个微型数据中心和近万台服务器提供边缘云服务。过去 2 年,团队基于云原生架构开发了 Kube@Edge 分布式容器编排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系统,能在硬件或网络故障前秒级迁移任务,保证边缘云服务可靠稳定。

PPIO 的收费模式与发展驱动因素

PPIO 边缘云收费模式和中心云基本一致,按需计费、弹性伸缩,价格比中心云低得多,能帮互联网网站降低 30% 到 50% 的传输和计算成本,还能获得低时延。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是客户需求,视频网站数据传输成本高,希望用二三线城市本地数据中心降低成本,这使 PPIO 获得越来越多视频网站订单;二是中国 5G 基础设施推动,各类下一代应用都需要边缘云服务减少计算和传输延迟。

国内外边缘云计算领域差异

北美有 200 多个互联网交换中心,中国只有 8 个。互联网交换中心对网络架构重要,可实现 ISP 间对等连接,但中国因模式限制,彼此不愿开放连接,导致网络架构与美国不同。美国有类似边缘云计算公司如 Cloudflare、Fastly,可通过 IXP 连接中小 ISP 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则需建造更多数据中心,国内 CDN 公司和大型运营商虽自建省级大型数据中心,但能力覆盖不到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受空间和电力限制无法建大数据中心,且其传统 CDN 技术不适合微型数据中心,无法整合碎片化资源和实现高效实时调度。

PPIO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愿景

姚欣对比 PPTV 表示,此次创业面临技术、社会等多方面挑战。边缘计算是本地化计算,要适应地区情况,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还需遵守各地政策法规和商业业态,为此要组建多元化团队。目前 PPIO 团队规模近百人,未来两三年专注于边缘 IaaS 及边缘云原生系统。其商业模式是共享模式,数据中心由合作伙伴拥有,资本支出少,未来投入也不会像传统云计算公司那样大。姚欣希望 PPIO 在未来 5 到 10 年发展成世界性公司,用边缘云技术帮助世界更美好,他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快,未来 5 到 10 年互联网技术将突出全球,边缘云技术能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