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在现今的市场上,关于中药行业的基金主要有两个指数,一个是中证中药指数,另一个是中信中药生产指数。这两个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权重有所不同。跟踪中证中药指数的基金属于被动指数型基金,而中信中药生产指数则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为了准确反映行业现状,这里主要以中证中药指数为分析对象。
中证中药指数于 2015 年 5 月 19 日正式发布,包含了涉及中药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目的是展示中药概念股的整体表现。目前,这个指数共有 49 只成分股,截止到 2021 年 7 月 28 日,其总市值达到了 8850 亿,自由流通市值为 4100 亿,个股平均市值为 181 亿,市盈率为 33.14 倍。
历史表现分析
历史数据表明,中药指数的表现并不理想,从 2015 年到 2021 年间,其累计亏损达到了 28.53%。与此对比的沪深 300、中证 500 的涨跌幅分别为 4.05% 和 -25.63%,可见,中药指数的表现远远不如大盘指数。此外,中药指数的波动性也相对较大,经历了更大的最大回撤,而其风险收益比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面前表现不佳,显示出风险高、收益低的特征。
与同类医药医疗领域的指数相比,中证中药的表现同样堪忧,尽管在部分年份中可能好于其他指数,但总体而言,仍然逊色于中证医疗和中证医药,特别是在 2019-2020 年的牛市行情中,中药指数的表现明显不足。
盈利能力与成长性
从盈利能力来看,中药行业由于涉及的产品往往有国家保密配方,这使得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财务数据显示,中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前 10% 的水平。然而,尽管 ROE 表现不算突出,但依然在医药行业中保持在前 30% 附近。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 2016 年前,中药指数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征,虽然盈利能力比较强,但成长性相对弱,净利润和每股指标的表现均令人担忧。在 2016 至 2020 年的时间段内,中药指数的净利润几乎没有增长,每股盈利也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因此其涨跌主要是受到估值波动的影响,而非行业基本面的改善。
中药行业的未来投资前景
虽然历史表现不佳,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中药行业具备深厚的文化和医疗背景,且供给相对稳定。在 2016 至 2019 年间,新药申报数量有限。展望未来,中药行业很可能会迎来供求的双重增长。一方面,中药在应对新冠疫情中的积极作用,迅速提升了公众对中药的信任,从而改善了以往对中药“玄学”理论的看法。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国家相继出台的政策,表明了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支持,未来新药的快速上市有很大潜力。
随着政策的利好,中药行业的消费市场也有望扩张,无论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 C 端市场,还是医院和药店等 B 端市场,预计都会带来消费的增长,从而改善行业的基本面,并推动行业逻辑转向高成长。
中药指数的估值与基金投资
在估值方面,受政策鼓励的趋势影响,中药行业近期表现较为积极。从中药指数的历史行情看,目前的市盈率为 33.14 倍,估值水平大致处于正常范围,市净率为 3.42,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位置。市场对行业短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在集采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中药行业会有良好的趋势。
关于中药基金,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只与中药行业高度相关的基金。一是追踪中证中药指数的汇添富中证中药指数基金,另一只则是以中信中药生产指数为基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前海开源中药研究精选。从整体情况来看,中药指数基金在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方面明显优于主动管理基金,并且在风险收益比方面表现出色,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投资中药指数基金相较于其他基金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