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9 月 7 日,一场聚焦创新与未来的行业盛会——2022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在无锡隆重举行。本次峰会以“转折点”为主题,邀请了地方政府领导、业界专家和顶级投资人,通过演讲和对话分享最新行业洞察,同时也有众多优秀创业公司登台展示创新项目。
作为中国创投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品牌活动,DEMO CHINA 已举办至第 16 届,成为多维度、多元化的行业交流平台。今年,创业邦携手高通创投、红杉中国、惠普战 Club 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打造了涉及智能互联、新商业、社区营销、出海、医疗、数智等多个垂直领域的展示环节和论坛。
在众多精彩环节中,犀利的圆桌论坛尤为引人注目,来自红点中国、三行资本、复朴投资和钧山私募等机构的代表,就“硬科技投资的长期逻辑与现实考量”展开了深度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硬科技行业虽充满不确定性,但其长远价值不容忽视,尤其在中国,制造业基础为硬科技提供良好的土壤。
行业现状:趋势、挑战与焦点
论坛中,几位嘉宾提到,当前市场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打破天花板。只有在大赛道中持续投入资本,才能推动行业前行。与此同时,行业环境也带来了“卷”和“痛”的共同关键词:创业者需要突破自我、摆脱迷雾,才能迎来新的成功。
为何重视硬核科技?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投资回报。在国内,除了传统制造,芯片、AI、新能源等细分赛道逐渐成为热点。中国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很多人说我们虽大但不强,但其实,先做到大后做强是常识。成熟的制造业土壤,为硬科技的突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投资策略:如何深耕硬科技
专家们纷纷分享了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逻辑。三行资本专注半导体和储能,经过四年的深耕,已有超过 27 个项目,实现阶段性爆发。复朴投资则偏好芯片、AI、医疗和数字化项目,覆盖早中期投向。红点基金长期布局 TMT、企业服务和前沿科技,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芯片等细分赛道。
在挑选项目时,趋势判断、团队能力和长远目标是核心要素。孙达飞强调,趋势是第一要务,项目应在大趋势推动下,解决天花板问题,确保基金的退出周期。团队方面,投资人关注企业家的远见、专业能力和适配度。实践中,找到符合赛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家,项目通常会跑得更快更远。
硬科技的土壤与前景
复朴投资的王军峰指出,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具备更高的成长潜力,尤其是那些在底层核心技术上需要突破的项目。虽然很多硬科技仍停留在应用阶段,但未来的场景和市场成熟度,将为这些技术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核聚变、脑机接口、体内植入芯片等,虽然还需数年时间验证,但无疑代表了未来硬科技的方向。
刘岚补充称,硅谷基金早期更看重团队整体能力,包括研发、产品到销售的全方位经验。团队的背景和组合,决定了早期投资的成功几率。同时,对于细分领域的突破,平台化、市场化是关键。例如,硬科技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的结合上,要不断打破瓶颈,创新发展。
面向创业者与投资者的建议
面对复杂的投资环境,专家们也提出了实用建议。欧阳琦玮强调,硬科技项目难度大,技术和工程化问题是硬骨头。创业者应从用户需求出发,充分理解市场和客户,避免把专业标签过度贴在身上,从而更好地传达价值。
刘岚建议,面对今年的不确定,要沉心专注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科技创业周期长,要有耐心,脚踏实地逐步实现价值,是保持心态的关键。王军峰强调,创业的韧性很重要,硬核科技投资需要较长周期的坚持和耐心,同时创业者应时刻铭记初心,不被短期利益迷惑。
孙达飞总结道,当前行业的“卷”和“痛”,倒逼创业者不断突破自我,只有敢于挑战周期和困难,才能获得突破。行业内能聚集行业顶尖人才,持续发展,才是未来之路的核心。这需要企业家把行业长远目标放在心中,保持持续创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来看,硬科技行业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土壤,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链完善,未来充满希望。行业的“长远逻辑”与“现实考量”相辅相成,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远的布局和坚持,是迎接未来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