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9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东莞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近期,住建部发布的《2022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东莞市城区人口已达到 1082.44 万人,成功跨入超大城市行列。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莞的城区人口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和天津,位居第六。如果将城区人口与暂住人口相加,东莞则排在沪京深渝穗蓉津之后,位列第八。
强劲的人口吸引力
按照国务院 2014 年的规定,城区常住人口超过 1000 万的城市被定义为超大城市。早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东莞就已无限接近这一门槛——其城区人口为 956 万人,距离“超大城市”仅差 46 万。
城市专家孙不熟分析称,作为地级市,东莞城区人口能够排在全国前列,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二是高达 90% 以上的城镇化率。自 1953 年首次人口普查以来,东莞全市常住人口始终保持增长趋势。最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东莞的增量均超过百万,表现出极强的增长潜力。
此外,东莞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本地居民数量上。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东莞再次上榜全国热门迁入地和迁出地前十名单。统计数据显示,双节期间东莞接待游客 724.56 万人次,同比增长 53.43%,旅游收入达 49.23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92.69%。
全国第二年轻的劳动力市场
从人口结构来看,东莞的活力更是毋庸置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东莞 15 至 59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达 81.41%,平均年龄约为 34 岁,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东莞的流动人口规模达到了 795.22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接近八成。
这种人口结构的优势源于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改革开放后,东莞凭借出口贸易迅速崛起,经济年均增长率一度达到 18%,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后的又一增长奇迹。如今,“世界工厂”的称号依然响亮,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机中就有一台产自东莞。
截至 2021 年,东莞 GDP 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 15 个“双万”城市。2022 年,东莞新增市场主体 29.63 万户,总数达到 158.39 万户,稳居广东地级市首位。
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就业市场的繁荣。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2023 年东莞新释放的岗位数量同比增长 9% 以上,排名全国前列。《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东莞平均月薪为 9805 元,在 38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 14 位。与此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对东莞制造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一季度投递简历数量同比增长 294%,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东莞城区人口已突破千万,但 2022 年却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同时,七普数据显示,东莞大学学历人口占比仅为 13.24%,高层次人才缺口明显。
对此,孙不熟认为,东莞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东莞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如《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和“技能人才之都”2.0 版本等,旨在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根据 2023 年的工作规划,东莞计划与高校合作培养 500 名以上硕博士卓越工程师,并引进 20 万名本科生、2 万名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专业技术人才 2 万人以上。
然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东莞的出口业务受到冲击。2023 年上半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 11.3%,其中出口下滑 9.4%。此外,东莞的 GDP 增速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 1.5%。
不过,东莞并未止步于困境。近年来,该市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领域。预计到 2023 年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 1000 家以上。
展望未来,东莞正努力摆脱对外贸出口的高度依赖,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尽管当前处于转型阵痛期,但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例如华为、OPPO 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东莞。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完成,东莞这座超大城市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