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芯片投资后的启示与软件崛起新机遇

20次阅读

共计 17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为何如今的半导体投资备受关注却也存隐忧?

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当前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本土芯片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短短几年,大量资金涌入,催生了一个资本狂热的风口。但是,过度的资本追逐也带来了泡沫隐患。

以数据为例,2021 年我国半导体股权投资超过 570 起,总融资额超 1100 亿元,虽较 2020 年 1400 亿略有下降,但较 2019 年几乎增长了四倍。同时,国内相关企业已突破 10 万家,新增注册企业高达数万家,这显示出行业热度极高。

然而,芯片行业的高估值与急速扩张让人警觉:市场究竟能容纳多少家企业?A 股目前已有百家半导体企业,但面对数以千计的竞争者,只有真正具备技术创新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才能长期生存。行业的白热化也意味着中小企业更容易被吞并或淘汰。

早期锁定细分赛道,助力技术突破

回顾十多年前,半导体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许多投资机构试水却收获有限。那个时候中国是全球制造基地,对芯片的本地化服务和替代需求已逐渐显现,给了深刻洞察者投资契机。

我们锁定了高速接口芯片这一细分领域,包括 HDMI、USB-Type C 等高速数据传输的核心芯片,因其融合了模拟和数字信号技术,门槛较高且长期被国外厂商主导。这条赛道无需巨额投入,只要组建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就有可能实现突破。

幸运的是,通过投资推动了几家初创企业的崛起,如龙迅半导体,现已获得华为、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认可,迈向 IPO 阶段;瑞发科成功转型车载高速接口芯片,成为国产领导者;乐鑫科技则在无线连接领域取得领先,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这些成绩验证了坚持早期布局的战略价值。

行业价值与资本热度:周期规律不可忽视

任何资本关注的领域都会经历行业价值与资本热度的交错变化。刚起步时,行业内的技术和市场尚未明朗,资本热度相对滞后,投资者多采取观望态度。一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本迅速涌入,热度飙升。到成熟期,竞争加剧、利润下降,资本又高速撤退。

在半导体领域,能在行业周期早期坚定投资的少之又少,这需要深刻的行业洞察力和前瞻思考,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运气。十年前,我们就是抓住了市场机遇,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先行者。

软件行业: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的主角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软件领域积极布局,认为软件是国产科技崛起的关键“补魂”之路。目前国内软件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商业模式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国产替代力度加深和特定场景需求增长,软件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上的短板尤为突出,工业软件领域尤其如此。芯片设计广泛使用的 EDA 软件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数控机床、机械制造等关键工业软件也多依赖欧美产品。国内工业软件难以商业化突破,生态和产业链仍需时间培育。

商业模式方面,当前主要依赖高度定制开发和硬件捆绑销售,效益有限且不可持续。相比之下,这种发展状态相当于美国 1949-1969 年软件行业的早期阶段,亟需创新突破。

有力推手推动国产软件崛起

三个重要推力助力国产软件快速发展:

  • 中国企业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ToB 市场基数大且潜力巨大。
  •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国,庞大的制造业对配套软件需求迫切,扶持国产软件能力建设。
  • 合规和安全需求提升,2016 年网络安全法及 2021 年数据安全法出台为国产软件构建了护城河。

精准布局信息安全和工业软件,准备迎接未来

围绕软件领域,我们重点关注信息安全和工业软件两大赛道,覆盖操作系统、数据库、DevOps 及开源工具,同时聚焦智能电动车领域。已投资项目包含信息安全服务、分布式互联网核心技术、车载操作系统及中小银行风险控制软件等,均体现国产化替代与技术壁垒的结合。

总结:理性投资,守住行业早期节奏

科技投资永远不能盲目跟风,既不应逆势而行,也不能盲目追逐热点。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节奏,尤其是能够在行业早期阶段深刻理解趋势并坚定投入,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经历过半导体行业从无到有、从小众到热点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相信这条路径。

未来十年,软件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点,而半导体虽然依然重要,但资本热度与企业数量的高速增长带来的风险也需警惕。只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科技投资是马拉松赛,需要耐心、远见和理性。我们期待更多投资者以冷静和独立的思考,推动国产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科技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