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南京航空梦屡屡难圆,龙江航空的“归零”何解?
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被视为南京“本土航空代表”的龙江航空公司(以下简称“龙江航空”),竟然再次出现了“迁址”变化。最新的工商信息显示,龙江航空的注册地已由南京溧水变更至山西太原。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及猜测——为何一家曾经在南京有所布局的本土航空公司会“容易”易址?
其实,这并非意外。就在不久前,太原市的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引进和培育属于本地的航空公司”的目标。同时,早在此前,太原也注册成立了“太原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用名曾是“太原龙江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这些信息从侧面反映,太原似乎正在积极布局,试图打造自己的航空产业集群,甚至在“晋位”成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道路上发力。而反观南京,似乎在这方面还处于“努力追赶”的状态。两年前,为打破江苏没有本土航空公司的尴尬,龙江航空的注册地曾一度由哈尔滨转到南京,同时引入瑞丽航空,试图在苏南区域打响本土航空牌子。可是,时间走到今天,无锡的瑞丽航空发展渐入佳境,而南京却似乎“分道扬镳”。
那么,南京真的不需要本地航空公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苏省的整体规划一直强调“实现南京本土基地航空公司的零突破”。但令人遗憾的是,梦想追求虽久,却仍有距离。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龙江航空的“前世今生”:从亏损到“被拍卖”
回溯龙江航空的历史,其发展可以说充满波折。早在 2016 年和 2017 年,龙江航空曾因租赁合同纠纷等问题多次被动冻结股权,股权出质金额高达 7.8 亿元。到了 2020 年 11 月,这家曾一度“濒临退市”的航空公司,被江苏艾方资产管理公司以拍卖方式拍得了 98% 的股权,也是中国民航史上首家被拍卖的航空公司。当时,媒体评价其仅拥有 5 架飞机,基本处于“休眠”和“困境”状态。
在疫情冲击下,国内民航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亏损,很多航空企业资不抵债,龙江航空自然也未能幸免。地方政府通过收购甚至帮扶成为一种“入股”的途径,而南京当局对龙江航空的布局,曾被认为是“引进个人或机构入主”的一部分。曾有消息传出,该公司可能成为江苏第二家本土航空公司——继无锡的瑞丽航空之后。
然而,真相比想象复杂得多。虽然注册地曾一度变更到南京,但实际上,龙江航空的主运营基地依旧位于哈尔滨。直到 2022 年 6 月,该公司才在南京禄口机场成功首航“南京 - 昆明”航线,比同期无锡瑞丽航空迅速布局多了不少。由此可以看出,龙江航空在“入南京、夺市场”方面,还处于起步和试探阶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本土航司”。
为何错失良机,南京未能早日布局本土航空?
事实上,南京在发展本土航空方面,曾多次发力,却也多次“错失良机”。回望 20 世纪 90 年代,南京航空公司诞生,曾经在沪宁航线高速发展的同时,短暂几乎实现了“飞上天”。但随着航空业的整合和集团化,南京航空逐渐被东航一体化兼并,最终演变为今天的“东航江苏”。
到 2018 年前后,南京市政府也曾大力推动“本土航空公司”计划。比如,溧水区曾签约红土航空,试图以国家资源支撑,终结江苏没有本土航空公司的历史。2020 年,南京还曾提出“同程红土航空”总部基地的构想,甚至意图通过引入“江苏航空总部”等项目,打造“江苏航空产业集群”。
然而,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市场竞争激烈,这些雄心都未能落地,一度传出的“江苏航空”方案,也一直悬而未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锡南通等城市已相继布局货运和载客的本土航司,甚至在股权握手上更为主动。江苏各地的“航司梦”似乎都在努力追赶,却依然“不能开花结果”。
江苏航空之梦:从“未动”到“要动”
作为江苏航空业的重要一环,南京的航空发展关乎全省的未来。虽然江苏已拥有多个机场,但航空“弱项”依然明显。以 2019 年数据为例,南京禄口机场的客流量为 3058 万人次,排名全国第 11。而杭州萧山以超过 4000 万人次领先,江苏整体航空需求巨大,却受制于“没有强势本土航司”的局面。
这一点也被多位专家指出:现有的“外来”航司带来一定的增长,但缺乏本土自主运营能力,将影响江浙地区乃至整个江苏的航空战略规划。江苏省计划到 2025 年,将禄口机场的客运量提升到 4000-4500 万人次,力争跃入全球机场前 50 名。这无疑对“本土航司”的期待和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建立本土航空公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地区交通需求,更是谋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专家建议,应借鉴河南、浙江等地的经验,加快推动南京乃至江苏地区的本土航空公司建设。只有“早行动”,才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不至于“掉队”。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助推江苏打造航空新引擎
综观全局,江苏的航空产业仍有很大的潜力。尽管目前“航空弱项”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短板,但随着区域合作和政策支持的增强,南京等重要城市加快本土航司的布局,未来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正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建立具有自主话语权的本土航空公司,将为江苏提供更为坚实的交通基础和产业支撑。这不仅能提升南京的国际化水平,也能带动整个江苏的航空产业链条发展。未来,南京应把握机遇,统筹规划,快速行动,抢占先机,努力实现“航空强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