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财报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25次阅读

共计 18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水滴公司最近发布了 2021 年 Q1 的财报,数据显示他们的营收和亏损都在上升,似乎公司的经营状态有点不太稳定。作为一个具有公益色彩的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水滴在持续扩张的同时,也在市场投放上花费了巨资,这使得它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

随着行业流量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上自身流量的不断减少,这个传统保险行业的创新者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从财报来看,水滴的营收呈现上升趋势,一季度的营收达到人民币 8.834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6.538 亿元,增幅达到了 35%。这表明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水滴的市场仍在扩张。

然而,营收增长的背后却是亏损的加大。水滴在调整后的净亏损为人民币 2.031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065 亿元增加了 90%。亏损增加主因在于运营成本的上升。具体来说,去年的营业成本为 1.33 亿人民币,而今年已猛增至 3 亿。销售和市场开支从 4.99 亿升至 8.73 亿,行政开支也从 0.64 亿上升到 1.21 亿。

这种营业成本的增加主要与水滴的经营策略息息相关。水滴如今主要开展四项业务: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经纪服务以获取佣金、在水滴互助计划中收取会员费和管理费、面向其他保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一些额外业务。其中,保险经纪业务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为了获取流量,水滴需要持续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市场营销,这势必加剧了成本的压力。

尽管如此,不断攀升的营销费用确实也带来了引流效果。报告显示,一季度保险用户的数量和单用户的首年保费均快速增长。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水滴保的累计付费保险用户已达到 2190 万,单用户首年保费的贡献也增加到了 1165 元,同比增长了 32.1%。

水滴对未来的展望也颇为乐观,公司在财报中预测,基于现有市场环境,今年第二季度的首年保费预计将同比增长超过 50%。

水滴的增长和整个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从社会宏观环境来看,保险行业飞速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首先,社会总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趋势,虽然我国出生率逐渐降低,但总人口已达 14 亿,这无疑支撑着庞大的医疗市场。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 60 岁及以上人群的医疗需求急剧增加。其次,医保缺口不断扩大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更大渗透空间。2019 年,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仅为 33%,居民自付比例达到 67%,而商业保险的覆盖率只有 3.4%。根据预测,未来医疗保障缺口将达到 7 万亿,这为商业保险带来了发展机遇。最后,三方保险经纪和代理商的崛起,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逐渐在保险销售中占据重要地位。

水滴的业绩增长与保险行业整体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从 2019 年到 2020 年,水滴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534.5% 和 100.4%,在短短两年内增长近 12 倍。作为三方保险的首年保费达到了 144 亿元,这不仅是受背后庞大市场的推动,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飞速提升。

尽管市场红利为水滴的业绩带来了一定增长,但未来面临的问题依然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影响水滴的长期发展。首先是高昂的营销成本。虽然保险经纪业务是水滴的主要营收来源,但这个业务在市场推广中产生了相当高的营销费用,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还使得亏损加剧。其次,水滴原有的“众筹 + 互助 + 保险”的闭环引流模式似乎已经面临增长瓶颈,过去两年,水滴互动的流量增长已趋于停滞,无法为平台提供新的流量来源。最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同样作为保险经纪平台的慧择控股也通过广泛的三方渠道进行宣传,导致外部广告费用增加,使得竞争更加白热化。

面对诸多挑战,水滴正在采取多方面的举措来寻求突破与长期增长。首先是扩大与更多保险公司的合作,提升产品种类,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其次,水滴正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业务,推出水滴好药付和水滴健康,这两项业务不仅能引流,也有助于提高单价。此外,水滴还在积极获取互联网相关的牌照,通过收购权益,寻求发展自身的保险业务,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深入下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民生问题愈发受到重视,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更好的健康保障。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现象的增加,医疗需求也在大幅上升。面对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健康市场的供给正在逐步提升,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填补市场空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作为一家具有公益属性的初创型医疗健康公司,水滴在努力提供保险经纪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的盈利状况较为不稳定,但随着公司业务和制度的不断优化,水滴在这个持续增长的市场中依旧充满机会与希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