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很多人一直认为股票是高风险资产,但其实,长时间持有的股票几乎可以被视为低风险资产。本文基于大量历史数据分析,揭示了股票在漫长周期中的惊人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为什么时间长度成为决定风险的关键因素。
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与收益
资产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复杂,没有固定的比例,也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能做的就是回顾过去百年的金融历史,从中寻找规律,但这也让金融学带上了一些“伪科学”的色彩,因为历史不一定每次都能完全代表未来。
历史上的风险表现:收益的极值到底在哪里?
通过统计 1802 年以来不同持有周期的资产收益上下限,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股票还是债券,越是长期持有,收益的波动越小,风险也就越低。在短期内,权益资产的风险明显高于债券,但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甚至短周期的股票也能稳定盈利。
权益投资的长周期优势
令人振奋的是,历史数据显示,超过五年的持有期,股票的最差年化收益几乎可以与债券持平。只要持股周期达到 17 年,投资就几乎没有亏损的风险,还能获得稳健的回报。这一结论无疑将股票带到了“最安全”的位置,而它的风险随时间的线性或指数性递减,让长期投资显得尤为有吸引力。
风险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股票的风险下降速度远超随机游走模型的假设,因为股票的均值回归和市场有效性的特点,使得长周期内的波动被自然平滑。相比之下,债券风险的改善速度较慢,这让我们更倾向于把股票作为长期投资的首选。
市场波动与长期投资
短期市场的剧烈波动难以准确预测,但长远来看,持有股票的收益潜力远大于短期波动所带来的误导。以 30 年的持股期为例,收益几乎是短期的五倍。理性投资者应专注于长期布局,而不要被短期的价格波动迷惑。
资产配置与持有周期
根据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权益资产在整体组合中的比例。愿意承担更大风险、愿意长时间等待的投资者,可以在组合中配置更多股票,甚至利用杠杆放大收益。长期来看,权益对冲或超越债券的最佳配置比例,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股票和债券的关系变化
历史上,股票与债券的相关系数一直在变化。1926 年至 1969 年时,它们几乎负相关,但从 1970 年代开始,二者的相关性逐渐增强,趋势逐步向正相关靠拢。这与货币制度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使得股票和债券更趋同向。
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与未来走向
未来,人口变化将成为影响资本分布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资产传承和抛售压力,而新兴市场国家则迎来年轻人口的崛起。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合作将是破解人口难题、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所在,全球化也为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结
长周期持有股票,风险几乎可以忽略,收益却远超短期波动。合理的资产配置和耐心持有,是获得稳健回报的秘诀。投资者应摒弃短期频繁操作的心态,专注于未来长远的财富增长。长线投资不仅合理,而且趋势明显,值得每一位理性投资者重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