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8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知网面临的核心问题
今年 5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问题启动调查,随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介入审查。在此背景下,知网官方对外公布了企业基本情况及未来规划,希望回应公众关注。
知网是 100% 国有控股,员工达 4300 人。去年营收近 13 亿元,毛利润近 54%,净利润约 15%。同时支付版权费用约 1.56 亿元。未来计划将基础文献保障服务定位为“公益 + 微利”,为高端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知网问题性质解析
尽管知网始于知识共享、具有公益初衷,但随着发展,这一公益性质几乎消失殆尽。知网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学术资源库,覆盖超过 95% 的正式出版资源,用户遍布全球 50 多个国家,年下载量高达 20 亿篇次。
不过,知网的授权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报道,知网多数授权来源于与出版单位的合作,即“集体转授权”。这种授权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法院不认可此类链条,判决要求知网下架未获作者个人授权的文章。2006 年国家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文规定,网络传播必须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否则构成侵权。
授权难题难以短时间破解
知网涉及期刊作者数量庞大,累计高达 4200 万人。如此庞大的授权群体,要逐一重新谈判几乎不可能迅速完成。知网曾因一名老教授起诉获胜后,多次寻求重新授权均未果,这显示出授权问题的复杂性。
高毛利与公益定位的矛盾
售价和盈利水平也引发争议。知网毛利超过半数,净利润达 15%,已远远超出传统公益服务的水平。作为国企,知网应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其定价应更接近公共服务业,如水电行业,通过公共决策机制调控,而非完全市场化定价。
知网尚在与期刊及高校座谈,希望在稿酬及传播权授权方面找到合理方案。诚然,要弥补历史遗留问题难度极大,但态度上的转变是积极信号。
国际视角:类似问题与差异
在国外,学术数据库的高昂订阅费用也令高校负担沉重,甚至引发抵制潮,但问题更多是垄断高价而非作者权益遭侵犯。相较而言,知网涉及版权灰色授权,不仅影响分享,也损害作者和用户利益。作为国企,这种做法更显格格不入。
总的来说,知网必须在维护作者权益、合理定价和继续推进知识共享之间找到平衡点,逐步消除疑虑,推动学术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