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SaaS 行业曾以高速增长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关注,但最近一段时间,行业的整体表现,让许多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赛道的未来。以 Salesforce 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最近发布的 2023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成绩单,既有令人振奋的部分,也隐藏着不小的隐忧。
Salesforce 的业绩风云:增长还是困境?
尽管 Salesforce 在最新财报中,其营收达到 7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净利润却骤然下跌 87%,仅剩 6800 万美元。这意味着,虽然收入在稳步提升,但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更有意思的是,股价在财报公布当天的延长交易中一度下跌 7%,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已达 37%。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全年收入预期也被下调至 310 亿美元左右,较年初预期的 317-318 亿美元略有下调,也显示出业务增长的放缓。尤其是在行业普遍看到的收入增长逐渐变得平缓的背景下,Salesforce 的未来压力可想而知。
背后的原因:增长放缓,利润受挫
Salesforce 的营收结构主要由订阅、支持业务以及专业服务组成,其中订阅和支持占据绝大部分。2023 财季,来自订阅支撑的收入达到了 71.4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1%,行业增长在 20% 上下,基本稳健。从业务细分来看,Sales Cloud、Service Cloud 等板块依然保持增长,但盈利水平的持续下降,却成为头疼的问题。
公司在财报中坦言,将利润大量投入到一系列大规模收购中。比如,去年以 65 亿美元收购的 Mulesoft、157 亿美元的 Tableau,以及近期以 227 亿美元收购 Slack。这些高投入短期内或许能完善生态布局,但也带来了财务与组织上的巨大压力,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也让盈利能力变得更加脆弱。
竞争格局变化:除了自己人,还有强敌待发
Salesforce 面对的,不仅仅是内部整合的难题,还有来自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微软凭借 Office365、Azure、Teams 等产品,深耕企业级市场,利用协作与办公生态实现用户粘性,大幅超越了 Slack。与此同时,一些行业深耕的专业 SaaS 公司,如 Adobe、Shopify 等,也在特定细分赛道抢占优势,与 Salesforce 展开角逐。
行业整体来看,SaaS 市场已由早期的“泡沫化”阶段逐渐走向理性回归。疫情带来的数字化浪潮曾让估值高企、估值水平不断上升,但伴随着货币政策收紧、企业低迷的采购意愿、裁员削减预算等因素,今年市场出现明显的调整。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SaaS 行业都在经历一轮洗牌,调整与转型成为必然。
中国市场:门面虽不广,潜力仍在
中国 SaaS 起步较晚,发展路径和美国存在巨大差异。受限于市场规模、企业付费意愿、行业认知等因素,国内 SaaS 企业尚未形成显著的行业巨头。2022 年,中国企业级 SaaS 市场规模约 990 亿元,其中 CRM 市场规模仅为 156 亿元,增长速度虽快,但整体渗透率仍低。
近期关于 Salesforce 在中国业务的调整,引发外界议论。有传闻称,公司已关闭中国区香港办,调整销售团队,甚至与阿里云合作,托管中国市场的部分业务。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撤退出中国,而是更偏向于策略调整,聚焦核心市场,同时通过合作伙伴加强本土布局。其实,Salesforce 早在 2003 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这也是其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表现。
中国的企业级 SaaS 市场,虽有巨大潜力,但深度和渗透率还远不及欧美成熟。由于企业对 CRM 价值的认识不足、使用门槛高、价格战激烈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不少瓶颈。但同时,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提升,云化成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行业潜力依然不容小觑。除了传统软件巨头,许多新兴的垂直细分企业也在崛起,跨境电商、行业 SaaS 等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正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未来:行业调整 + 创新并行,值得期待
虽然目前行业整体还在低迷,但市场的波动也提醒企业要加快变革脚步。那些拥有强大产品力、清晰战略、灵活应变能力的 SaaS 公司,将在行业低潮中找到成长的空间。未来,垂直化、专业化、定制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技术创新也会不断推动行业向前迈进。行业的寒冬期或许是企业打基础、布局长远的最佳时机,只要坚持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SaaS 赛道依然充满希望。